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0篇
教育   25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09年,虹影《饥饿的女儿续好儿女花》与张爱玲《小团圆》同时荣登《亚洲周刊》全球中文十大小说榜,仅次于张爱玲,位居第二。将虹影两部自传体小说对比阅读,其成长轨迹昭然若揭,作品的叙事模式大体一致。时间集中,结构紧凑,私密追索,往事回溯是《饥饿的女儿》及其续篇的共同特征。面向未来,回望过去,书写烙着红字带着原罪的生命屐痕,将堆积在母女两代心底的黑暗与爱化作成长的养分,以此成就一种勇敢而平静、真诚又繁复的自传体小说的创作风格。  相似文献   
2.
透过作者的创作动机,追踪作者的心理和经历在作品中留下的烙印,考察《小团圆》作为自传文本所传达出的传记实践意义,探索心理传记的结构模式及真实的多种言说方式。  相似文献   
3.
长诗《残庙》以庙开题,以庙结题,通过竞选大队长等核心事件将民族事相、矛盾事件、势力纠结、个人恩怨、政治情绪、历史背景等社会事态共融一炉,在历史叙述中达成主体与客体的合一,是一部出色的具有历史气质的民族地域题材的优秀长诗作品。  相似文献   
4.
在部分高校教师考评工作中,存在着评价缺乏公正性、目的与手段倒置等缺陷。要想做好高校教师的管理工作,就要建立科学、公正、合理的评价体系,使个人职业生涯设计与组织发展规划相结合。  相似文献   
5.
胡风理论个性成就了他,也局限了他。他从"主观战斗精神"出发的文学批评立足的更是"诗",这与厨川白村《苦闷的象征》的影响相关,在"文艺的起源"上与厨川相接近的认识是更主要的根源,而与鲁迅对此的认识有明显差异。胡风主要立足于"诗"建立起的批评理论,对体现"叙述艺术"的鲁迅小说的认识与理解受到限制,这在客观上也限制了七月派诗歌叙事性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文章围绕张爱玲在上海十年的文学活动,钩沉其清醒明智的投稿策略与杂志选择标准,认为张爱玲完成了由英文至中文,从洋人的文坛到自家文坛;注重杂志面貌,由通俗文学而至纯文学;为稻粱谋,再次选择通俗文学杂志的曲线救国的投稿策略及档次高、实力强的杂志选择标准,实现了作者与杂志二者双赢的市场效果,表现出非同寻常的市场眼光与文坛策略。  相似文献   
7.
本文比较了十种不同版本教材在现代文学史课程教学中的使用情况,提出编写文学史教材值得注意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8.
胡风是1930年代在与鲁迅的直接联系中接受马克思主义、成为左翼文学批评家的.1934-1935年他写出《林语堂论》和《张天翼论》两篇过万字的“作家论”,初显其文学批评的个性特征,这里既有简单、幼稚的一面,也孕育着其文学批评进一步发展的“深刻”.  相似文献   
9.
在"逆流的日子"里,胡风实现了批评理论的建构。《A.P.契诃夫断片》、《罗曼.罗兰断片》等外国作家作品的阅读笔记,深化了左翼文学批评的理论内涵,《置身在为民主的斗争里面》则在对中外作家创作过程的认识中,实现了理论层面的提炼、升华和概括,揭示了体现"主观战斗精神"的文艺创作生命形态与精神世界的特殊表现。同时,为研究者重视的"潜在写作"文本,也丰富了胡风批评理论的内涵。  相似文献   
10.
胡风理论局限的形成,与他的“大时代”感受与认识直接相关,同时,还可以追溯到他的左翼与非左翼截然对立而难以统一的观念及其笔下的社会庸俗学表现等方面。但是,鲁迅的影响是胡风成为左翼文学批评家更为重要的“根”,在“世界观”与“创作方法”关系的认识上,他与瞿秋白、周扬是有根本差异的,他的声音始终与左翼批评家的“共识”存在相对抗的一面,这对于他的批评理论建构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