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教育   11篇
综合类   1篇
  2020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诗学理论中的"性情"说,发展到宋代,受到理学的深刻影响.北宋的中后期开始,理学思想及方法对于诗歌理论和诗学方法的渗透,儒家传统诗教中的"情动于中,而形于言"的内涵,因理学的观念和概念的提出而扩充了.其中首先是对"发乎情志"的界定.此时的"情志",已经不是原先单纯的出于自然的诗人个人情感,而是所谓合乎"天理"的"自然",这样,诗人的自然之情便要受到某种制约,而不是像先前那样,是随意的流泻.这里藏伏下来的因素,日后便成为后代诗学方法中,强调"性情"与"法度"统一的先兆.诗学理论与实践中,所谓的"自然"与"法度",或者"性情"与"法度"的统一,在"理"和"道"的层面上,根本无法实施,而只能落实到具体的诗歌技巧如"平仄"的运用中去.理学范畴中的矛盾最后导致诗歌创作实践中摹拟措施的产生.严羽及<沧浪诗话>中的许多观点的形成,都与宋代理学观念与方法有联系,而并非仅仅是"以禅喻诗".甚至可以说,严羽只是对前期深受理学方法影响的唐诗观的一次专业性总结.  相似文献   
2.
如果没有乐器的发展、外来民族音乐的渗透以及唐人对音乐的特殊爱好,就没有唐代的乐诗和声诗的繁盛。西部乐器和音乐因素的加入,大大改变和丰富了中原音乐,唐代诗歌中所反映的音乐演奏状况,正是中原地区人们接受西部音乐和乐器的过程和心理感受,为后世留下了被诗化了的音乐,从中可以看到西部音乐从民族的、民间的“新声”逐步主流化的过程。通过对西部乐器的流布历史考察,却发现另一种有趣的现象,即许多乐器与中原地区早期的乐器同源,或是从中原传入西域的,例如秦琵琶和筚篥之类,经过改造和发展,伴随着西域音乐再次流入中原,成为中华民族的主要乐器。  相似文献   
3.
从《诗品》看中国诗学形态的形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朝时成书的文学批评巨著,除了刘勰的《文心雕龙》之外,另一部便是钟嵘的《诗品》。 《诗品》专论诗歌,并不像《文心雕龙》那样,系统地论述文学创作方方面面,但作为诗学批评自成体系的专书,对于后世诗歌理论以及诗学形态的形成,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甚至可以说,后世的诗学与诗学批评,受  相似文献   
4.
唐诗学发展史的体系建构,除了诗学本身外,其他文化诸种因素也应一并考虑,它们与诗学本身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系统。影响唐诗学建构和发展的非主流因素,有如唐代诗人传奇故事的流传、与唐诗相关的戏曲小说的演绎、艺术作品传播与唐代诗歌接受中的再塑造、唐诗与文人生活需求的变化等等,它们在唐诗学发展中起过重要作用,是唐诗具有永久生命力的动力。例如李白的身世、传说等非主流因素在其接受史中有着重要作用,并且又与主流因素纠缠一起,互为促进。  相似文献   
5.
高棅的《唐诗品汇》、李攀龙的《唐诗选》以及钟惺、谭元春的《唐诗归》,是为数众多的明代唐诗总集中很有影响的三种。清人提及明人选唐,往往以此三者并举。明清两代的许多唐诗选家都或多或少地接受并采纳了他们评价唐诗的标准和方法,甚至在今天的唐诗研究中仍育重要的参考价值。但将这三部书放在一起研读,则另有一番情趣。因为《唐诗品汇》、《唐诗选》和《唐诗归》分别代表着明代不同时期、不同流派的唐诗观,恰好按历史顺序展示出明代店诗观演变的过程。这个过程也揭示出明人崇尚唐诗的文化心态,以及形成这种心态的文化机制。  相似文献   
6.
明代嘉靖、隆庆年间,谢榛、李攀龙、王世贞等人结社,文坛上再次出现了一个复古高潮,同时,尊崇盛唐诗歌也又一次掀起了热浪。后七子的唐诗观并不完全一致,论诗主张也大有径庭。但总体上仍然可以看出两条清晰的发展线索:一条是承前七子旧说严格遵循传统格调派唐诗观的途径;另一条是对传统格调派唐诗观的修正和改良。因此,从唐诗批评史上看,后七子的唐诗观仍应算作明代格调派唐诗观发展时期的后一阶段。这一阶段孕育着格调派唐诗观的蜕变。(参阅拙作《明代格调派唐诗观的形成和发展》《上海师范大学学报》1991年第1期)  相似文献   
7.
8.
明代诗学的主要形式是诗话,单独成书或比较系统的诗论、诗格以及论诗为主的笔记。其形成情况:一、录历代或前人的诗话以备习用;二、部分征引前人和同代人的诗论,同时有自己的论述;三、自成系统的诗论和诗学资料整理叙述;四、他人的诗话作丛编。本所及主要是指传统书目列入“诗评”一类的作,约130余种,考述其作、版本及内容,诗学观念等,对目前有关的记载多有正误之处。  相似文献   
9.
南朝时成书的文学批评巨著,除了刘勰的《文心雕龙》之外,另一部便是钟嵘的《诗品》。 《诗品》专论诗歌,并不像《文心雕龙》那样,系统地论述文学创作方方面面,但作为诗学批评自成体系的专书,对于后世诗歌理论以及诗学形态的形成,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甚至可以说,后世的诗学与诗学批评,受到《诗品》的直接影响,特别是诗学形态和诗学方法的发展,都可以在《诗品》中找到它的滥觞。 严格地说,《诗品》以汉代至梁的五言诗及其作者为论述对象,通论这一时期的诗人及其作品,并没有十分周密的体系和理论,很像是一部简约的诗歌断代史。…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