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教育   13篇
各国文化   1篇
信息传播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根据中央党史研究室和中共湖北省委的重要批示,2006年10月,武汉市委、市政府在决定筹建中共五大会址纪念馆的同时,对周边历史地段进行环境综合整治,按民国初年的风格改造环境。本文突出三个红色景点,打造富有特色的都市红色旅游景点景区。  相似文献   
2.
奥运结束后,我本不打算看残奥会的,即便它蕴涵着更多的人生意义。因为我害怕看到那些令我心酸的身影,害怕看到那些残缺的背影在艰难地与残缺做着极限的抗击。可我终于明白,我错了。明白自己错了是从看到残奥会的第一眼起,是从看到参加残奥会的运  相似文献   
3.
正【教材简介】"打电话"是人教版教材五年级下册第132~133页的内容,属于"综合与实践"领域,"综合与实践"是积累数学活动经验的重要载体。教材的主体结构大致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创设情境,分析问题"。这部分并没有让学生画图,但有逐一通知和分组法的图示。教材还问了这么一个问题:"是不是分的组越多,用的时间越少"。第二部分"数形结合,优化方法"。教材明确要求学生动手画图,还规定了图例,通过数形结合的方式使解决问  相似文献   
4.
朱杨传 《考试周刊》2011,(22):111-111
新教改要求提高课堂的有效性,全省五严的实施,同时也要求师生同时在有效的教学时间内,完成高效的教与学的双向目标。本文就如何打造高效的英语课堂作一些有益的探讨。  相似文献   
5.
毛泽东同志在30年代就指出“中国是一个由多数民族结合而成的拥有广大人口的国家。”多数民族的存在,民族之间就存在着矛盾,特别在阶级社会,民族矛盾与阶级矛盾联系着,这样,在多民族国家,民族问题十分严重。中国共产党是无产阶级的先锋队,是为全中国各族人民谋解放的党,在领导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过程中,十分重视解决中国的民族问题,党和毛泽东同志以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为指导,提出了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政策,并领导各族人民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成功的解决了中国的民族问题。党和毛泽东同志作出和平  相似文献   
6.
发生在新疆伊犁、塔城、阿勒泰三区的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三区革命是新疆革命斗争史上一件重大事件.从1944年8月乌拉斯台打响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第一枪,揭开三区革命的序幕到1949年9月新疆和平解放,三区革命汇入人民民主革命的洪流,整整坚持了5个年头,在主要以武装斗争开辟和巩固三区革命根据地的同时,根据地还进行了经济、政治、教育、文化等方面的建设,翻开三区革命的历史,我们看到根据地教育建设十分突出,有许多成功的经验可供借鉴.为此,我们查阅了一定资料,访问了当时教育厅负责人,写出本文对三区革命根据地教育建设进行了探讨,并请专家学者指正.  相似文献   
7.
姚永朴在民国初年参与编修清史,在北大教授史学课程,后其门人整理形成《史学研究法》一书。在新旧时代交替,政局变换,学制更新的社会背景之下,姚永朴史学实践与史学著作相结合。其在方法论上将刘知几的“史学三长”同姚鼐的“义理、文章、考据”相结合,在具体方法上,一方面继承中国传统史学考史、论史、重视史料的特点。另一方面在构建研究方法写作体系,部分结论的推导过程上也借鉴了归纳、比较和综合等逻辑思维方法。在编修清史上,对传统正史编写组织形式、体例变动、编修步骤这些问题也都有自己的认识与观点。在历史教科书的编纂上,在形式、内容和方法上也多有创新。  相似文献   
8.
奥运结束后.我本不打算看残奥会的,即便它蕴含着更多更多的人生意义。因为我害怕看到那些令我心酸的身影,害怕看到那些残缺的背影在艰难地与残缺做着极限的抗击。  相似文献   
9.
口述历史既是收集传播史料的方法,又是全部或部分以这种史料为依据的文献,也是一种阐述历史的方式。口述历史方法论的研究主要从采访者、受访者及研究者三个角度进行,在具体的开展上较多运用心理学、社会学等学科方法,有着跨学科的特点。回顾与总结我国口述历史实践中方法论、具体应用方法,提出方法论和具体方法的完善,重视跨学科合作,加强法律意识及法律保障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姚鼐一生的主要经历就是从事书院教育事业,先后主讲江苏、安徽等地的重要书院达40年之久,其中主讲安庆敬敷书院和歙县紫阳书院15年,也是其书院教育生涯的重要组成部分。简述了姚鼐对书院教学、管理的一些认识,力求通过探析姚鼐在书院中的教育教学活动,揭示其对桐城派、安徽书院教育和地方文化事业发展的影响与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