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教育   2篇
  2009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悬念”作为一种学习的心理机制,是由学生对所解决问题未完成而感到不满足产生的。在教学活动中适当地创设“悬念”将会使教学过程成为学生渴望不断探索、追求知识的心理需求。实践证明:学生在学习中产生的这种心理需求具有巨大的潜在能量,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丰富想像力,吸引注意力,增强记忆力,开拓思维。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巧妙地设置“悬念”常可以表现数学的魅力和艺术感。在此,笔者结合自己的实际教学谈几种“悬念”设置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德国中小学教育有着悠久的历史,在长期的实践中形成了一整套适合本国国情的教育体制.在德教育考察期间,我们听取了德累斯顿工业大学教授博士、沙克森州教育研究所所长、沙克森州教育处官员、基层中小学及职业学校校长有关德国教育的专题讲座和互动报告.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