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教育   5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1.
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十分重要,它是解其他整式方程和方程组的基础。事实上解许多方程和方程组,通过变形,最后都要归结为解一元一次方程,因此同学们务必要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但有些同学在解方程时概念不清,粗心大意,往往会出现以下各种不同的错误。下面举例分析,供同学们参考。一、把方程连等例1 6x=12错解:6x=12=x=2分析:从6x=12变形为x=2是方程的同解变形,并非恒等变形。即利用方程的同解原理对方程进行变形后,方程的解虽然不变,但新方程与原方程相比两边已经改变。因此不能用连等号,否则会得到错解中“12=2”的类似错误。二、去分母…  相似文献   
2.
构成三角形的三边的长度是互相制约的 ,不是任意三条线段都可构成三角形的。只有满足三角形三边关系定理“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及其推论“三角形两边的差小于第三边”的三条线段 ,才能构成三角形。灵活运用三边关系 ,可简捷地解决以下两类问题。一、判断三条线段能否组成三角形设三条线段的长为a、b、c且c≥a ,c≥b ,这时显然有c +b>a ,c +a >b ,故当a +b >c时 ,三条线段能组成一个三角形。由此可得到判断三条线段能否组成一个三角形的简易方法 :“三条线段中 ,如果较短的两条线段的和大于最长的第三条线段 ,则这三条线段能组成一个…  相似文献   
3.
他躺在床上,用了超出平时四五倍的时间完成了九年级历史期中考试命题。三周后,他又架起双拐去上课。当他出现在教室时,全班同学都惊呆了,不少孩子眼里噙满了泪水。林曙光,庐江县汤池镇九年一贯制学校——果树学校初中历史教师。他在这所山区学校默默耕耘的二十三年间,把高尚的师爱阳光洒向每一个学生。  相似文献   
4.
二次根式是初中代数的重点内容之一。许多同学由于对二次根式理解不透彻,在解二次根式问题时比较容易出错。为帮助同学们在解题时减少失误,本文就易错情况做分类例析。一、概念不清  相似文献   
5.
美国著名学者H·G·吉诺特曾多次强调要重视和谐积极的课堂气氛:“教师有一项功能是永远不能忘记的:创造有情感的学习情境。这是任何精细的机器都永远无法代劳的。”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也说过:“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因此教师要想创建一个充满人文关怀的课堂,首先必须要尊重学生,要学会运用艺术的语言。其主要表现在对学生的人格、思想、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