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教育   9篇
文化理论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1.
女性与水不仅有着悠久的文化渊源,也有着斩不断、理还乱的精神牵系。纵横交错的各种河流滋养了中国当代女作家,她们从中汲取了灵性、神力和资源,对女性与水的关系进行新的阐释,承载着多重寓意,传递正能量的河流意象成为其小说中的亮点,水之韵、河之女、人之思融汇贯通构成一方独特的审美世界。  相似文献   
2.
安徽实力派作家许辉与淮北平原有着难以割裂的精神牵系,不断从这块文化厚土上开掘写作资源,在社会文化的转型与裂变中找到自身的书写位置和切入点,从容地“漫游”于城乡之间,以独特的方式感知、把握和表述对生活在这块土地上的人的理解与思考,冷静素朴的书写中渗透地域文化的濡染。  相似文献   
3.
王蒙的小说是王蒙个体艺术创造的结晶,镌刻着王蒙个体的深刻烙印.在某种意义上也可以说,他的小说就是他的自叙传.从小说的主人公身上,我们可以发现"王记"的印痕和面影,窥见"故国八千里,风云三十年"的中国知识分子的精神之旅.王蒙是一个特立独行者,在他的小说中,也有一个"独行者"的人物系列.这些独行者上下求索,把探索的矛头既指向现实,也指向历史.王蒙在小说中营造了一个多维的艺术空间.他突破线形思维模式,洋洋洒洒地把文与野、雅与俗相交织,语言幽默,汪洋恣肆,杂语喧哗,尽情狂欢,形成亦庄亦谐、亦悲亦喜的美学效应.  相似文献   
4.
<正> 一近年来,“留学生文学”佳作迭出,给这块“寂寞旧文苑”增添了生机,小楂的旅美小说更是独具异彩,令人瞩目。她从大洋彼岸摄下了生存在东西方文化夹缝里的“边缘人”的身影,并把其复杂的心态展示在文学的屏幕上。美籍华人李玫瑰博士在《中国人在美国》一书中指出,从社会学的观点来看,留  相似文献   
5.
民俗文化既是社会生活中普遍存在的一种文化现象,也是滋养文学的沃土,贾平凹深深植根于此,汲取了丰富的写作资源,并把民俗与文学在心灵的加工场予以整合,拓展了小说文本的叙述空间,绘制了一幅幅立体的西部“田野图像”。本文试图以民俗文化为透视点,对贾平凹的小说创作进行整体观照,剖析其话语运作方式,指出民俗中的沉淀物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6.
九十年代是一个多元共存的时代,也是一个众声喧哗的时代。在这世纪末的暮色中,林白、陈染、海男等女作家漫步于精神的荒原,在寻找自我的同时,也找到表现自我的个体话语方式和叙事策略。这是偏离了中心话语的女性的言说,是性别角色赋予她们的“别一种声音”,是个人化的内心独白,诉说着生存的焦虑、成长的母题,书写着生命的体验、心灵的秘史。 女性的发言能重建自己的话语系统,并进入一直以压抑她们而存在的历史。因为“妇女必须把自己写进本文──就像通过自己的奋斗嵌入世界和历史一样。”①尽管人类的大厦是由男女两性共同支撑的…  相似文献   
7.
新时期的女性文学在时代裂变中崛起,构成一道奇异的文化景观。透过世纪末苍茫的暮色,蓦然回首,可以看到女性从女字所刻画的跪伏咒符中真正站立起来的身影,看到“人”的方阵。人的自身是一个亘古之谜,女性更是这谜中之谜。阿波罗的神庙上写着:“认识你自己!”智者的神喻给曾处于非人地位的“第二性”永恒的启迪。从新的地平线上站起来的女性,作为话语主体,在人与女人的交叉点上重新定位,高擎“人”的旗帜,重塑“人”字,审视女人,书写个人,在为人、为女、为文上显示出自己的特质。一新时期的女性文学在“人的觉醒”中起步,带着累累伤痕,寻找女…  相似文献   
8.
在实力雄厚的文学皖军诗人方阵中,陈所巨是其中具有较大影响的一位。20世纪80年代初期,陈所巨携带着清新质朴的诗篇走上新时期文坛,在时代转型和文化裂变中找到自我的角色定位,检视陈所巨的诗歌创作,相当大的面积是对乡村生活的吟咏,大地、阳光与人构成其诗歌的意象谱系。面对世纪交替商业大潮的冲击和文学的边缘化,陈所巨把个体生命融入桐城这座文化之乡特有的氛围中,建构并守望着精神田园。  相似文献   
9.
10.
水既是生命之源,也是文化之根,以天然的联系和人类社会乃至文化历史密切相关。淮河不仅造就了千姿百态的自然景观与人文现象,也激发了当代作家的灵感与情思。王安忆、戴厚英、许辉、潘小平、曹多勇等人与淮河有着难以割裂的精神牵系与文化血脉,引水入文,在小说创作中精心构筑“水利工程”,不仅关注着淮河这条具有独特的地理意义和人文价值的河流,也关注着淮河岸边人们的生存状况和文化心态,对人与河的缠绕、人与土的纠结进行双向阐释。大面积开采淮河岸边的文化资源,花鼓灯的韵律、民谣俗语浸润着淮河的水分,回旋在文本之中,有着悠长的文脉和因水而生的人文气息。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