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0篇
教育   16篇
科学研究   1篇
各国文化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胡锦涛同志提出要在全社会树立以"八荣八耻"为基本内涵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对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理论和实践的发展,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应有之义;"荣义知耻,德之大端","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对倡导社会主义基本道德规范的深化;要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必须正视市场关系的泛化对思想道德建设的严重影响,而要使"八荣八耻"成为社会风气,还必须重视社会舆论的作用和对某些体制和机制的改革,必须重视发掘和利用关于"荣辱观"的传统文化资源.  相似文献   
2.
社会转型期的中国经济伦理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于转型期中国社会而言,价值体系的重构是一个重大而迫切的问题。如果说,经济生活是整个社会生活的基础,那么,经济伦理的建设便是价值体系构建中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如何在全球化背景和新旧体制交替的条件下,挖掘和整合外来文化和本土资源中的合理成份,逐步建立起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应的经济伦理原则和规范体系,是许多学者所关心的。本刊这里发表的一组短文,涉及经济伦理的学理基础和现实分析诸方面。它所涉及到的领域之广泛与问题之复杂,正说明对当代中国经济伦理的研究亟待推进与深入。  相似文献   
3.
胡锦涛同志提出要在全社会树立以“八荣八耻”为基本内涵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对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理论和实践的发展,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应有之义;“荣义知耻,德之大端”,“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对倡导社会主义基本道德规范的深化;要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必须正视市场关系的泛化对思想道德建设的严重影响,而要使“八荣八耻”成为社会风气,还必须重视社会舆论的作用和对某些体制和机制的改革,必须重视发掘和利用关于“荣辱观”的传统文化资源。  相似文献   
4.
1982年夏,在北京密云县举行的中国伦理思想史研讨会期间,四位学界同仁(朱贻庭、翁金墩、张善城、江万秀)商定成立"中国传统伦理思想史"编写组,并邀请张岱年先生为编写顾问,张先生欣然同意。"中国传统伦理思想史"自1982年编写起始至1989年公开出版的整整7年之中,年逾古稀的张岱年先生对是书的编写倾注了很大的精力。不仅对编写原则、编写大纲做了精心的指导,并认真审读了《绪论》和大部分章节的初  相似文献   
5.
从传统“德治”到社会主义以德治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法治与德治相辅相成,相互促进,二者缺一不可,此理多有论述。本文着笔旨趣在于“德治”方面,以透视传统“德治”之本义,并及社会主义以德治国的特点和本质。一由古贤主要是儒家提出并大力倡导的传统“德治”,作为一种政治伦理思想体系,《古文尚书·五子之歌》概括为:“民为邦本,本固邦宁”。这里实际上包含着三个基本的逻辑环节,即“民本”——“德治”——“邦宁”。既然“民为邦本”民本,因而要达到“邦宁”,就必须实现“本固”,也就是“保民”,“得民心”;而实现“本固”的关键,则在于根据“民为邦本”的理念,实施“为政…  相似文献   
6.
企业伦理论纲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就我们近几年来的一系列调查对“企业伦理”作一粗略构想,以期引起企业界和理论界对这一关系到“现代企业制度”建设和企业发展的重要问题的关注。 一、企业与企业伦理 自70年代以来,几乎与“企业文化”热相同步,在美国等一些经济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理论界和企业界对企业伦理的重视已成普遍现象。 所谓“企业伦理”,是以企业为行为主体,以企业经营管理的伦理理念为核心,企业在处  相似文献   
7.
现代家庭伦理与传统亲子、夫妻伦理的现代价值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是否应当以及如何继承、发扬传统的家庭美德,这是当代中国家庭伦理建设所必须回答和解决的一大课题。本文以现代家庭伦理成因的“源原之辨”立论,认为要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家庭伦理,应立足于家庭关系变革的现实(“原”),扬弃历史地形成的家庭伦理传统(“源”),根据“原”的要求对传统家庭伦理进行“现代价值”再创造,从而实现“原”“源”的现代整合。并就“代际”关系危机和婚姻关系情、理失调的现状,具体阐释了传统亲子伦理和传统夫妻伦理在建设现代家庭伦理中的现代价值。  相似文献   
8.
贻庭同志:两函俱悉。《绪论》(“《绪论》”:即《中国传统伦理思想史》的“绪论”。--编者注,下同。)改得很好,可以如此定稿。(但似乎尚须征求别的同志的意见。)但提前发表,却较困难,一则篇幅较长,二则不是论文体裁。所以我至今尚在迟疑,不知送到那个刊物为好。拟徵求一下天津《伦理学与精神文明》(现名为《道德与文明》。--编者注)编辑部的意见,因事忙,尚未写信。不知上海有无刊物可以发表否?  相似文献   
9.
10.
一个“义”字道白了中华伦理文化之精粹。“义以为上”,“义无反顾”,“见义勇为”,“见利思义”,“仗义疏财”,“仗义执言”,“义簿云天”,“大义凛然”,“舍生取义”……,“义”成了高尚人格的代词。而“义”总是与“利”相关联,即所谓“义利之辨”,于是,对“义”的崇尚和坚守又总是体现为对“利”的克制,这就形成了“以义制利”或“利以义制”的价值模式,苟子曾将这一模式概括为“重义轻利”,遂成了传统“义利观”的基本倾向。本人曾认为王船山的“义利观”并未超越“重义轻利”的基本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