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教育   14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2.
前言 任何一个教育体系的管理都牵扯到针对事件的轻重、机会的分配,以及各种限制条件进行复杂的平衡及协调。正如前几期连载所提到的那样,各个国家都在从教育覆盖面、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等方面做出不懈地努力。但无论如何,一国社会及政治的稳定,以及充足的资源和儿童公平问题的妥善解决,对于实现提升学习效果的终极目标而言都是最为基础且至...  相似文献   
3.
地质公园是近年在国内外出现的具有较高科学品位的旅游、休闲、求知的新产品和旅游目的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99年提出创建世界地质公园计划,将我国作为计划试点国家之一.我国已成立了地质公园的领导和评审机构.已批准了44处国家地质公园,而重庆至今尚未批准一处.资料显示,重庆市应予保护和可开发利用的各类地质遗迹资源多达231处,且分布广,品位高.统筹规划,突出重点,分期分批建设地质公园是树立重庆旅游新形象和建成我国旅游强市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4.
东泉-丰盛地区地质遗迹资源丰富多样,品位高,自然奇观多,地面地下形成难得的立体景观,山水相依,风光秀丽。东泉是市级风景名胜区,丰盛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古镇,著名的长寿之乡,自然奇观之乡。自然与人文交相辉映、巧织天成。区位优越,交通便捷,客源市场广阔,建设地质公园潜力大,条件已经具备,应积极申报和建设。  相似文献   
5.
科学技术的伟大成就改变了全球的面貌,并在新世纪带给人类更大的财富。面对知识经济的挑战,能否尽快地提高产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已成为下世纪经济发展的核心问题。知识经济的核心是科技,关键是人才,基础是教育。重庆南岸区是著名的老工业区,也是高校和科研院所的集中区,传统工业基础比较雄厚,但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产业链和科技链脱节,多数企业科技“含金量”很低,经济效益下滑,经营举步维艰。只有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才能推动全区社会经济快速、健康和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旅游资源是旅游活动的客体,是旅游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最基本条件。旅游资源的价值决定于本身的固有质量及其地理位置.质量是指旅游资源所独有的魅力;地理位置指其与客源市场的距离及交通条件。特殊旅游资源则是国内、国际很少或者没有,对旅游者具有很强吸引力的自然景观及人文景观.  相似文献   
7.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中国市场的国际化,一个高回报、高附加值的新经济——会展经济应运而生。会展业带动系数1:9,揭示其强劲的带动性,边际性和辐射性。中国每年以30%增长的会展经济创造了新的财富。重庆正建设成为长江上游的经济中心,会展业刚起步,与发达城市相比,差距大,但潜力和发展空间也很大,应顺应世界潮流,努力后来居上,将重庆建设成为西部乃至全国的会展名城。  相似文献   
8.
西南出海大通道是指从重庆出海,经昭通、昆明、大理、瑞丽到达缅甸曼德勒,再到仰光印度洋的高铁、高速公路和油气管道综合性的国际贸易物流大通道。这是我国通向印度洋最近的大通道。重庆突破内陆发展瓶颈,缩短与国际市场的时空距离.实施“1144”战略和我国经济、能源安全和外交战略的需要。  相似文献   
9.
重庆自然洞穴的特色与开发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然洞穴是十分宝贵的地下空间资源,是地质遗迹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人类进化和发展,与其休戚相关。重庆洞穴资源丰富多彩、类型全、品位高、奇观多,利用历史悠久。特别是近年十余次中外联合科考探险,又发现了一批新的资源,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综合利用、科学开发和洞穴资源的保护尚待加强。  相似文献   
10.
论重庆旅游业发展目标、优势与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世界权威旅游专家预测,旅游业将在21世纪崛起,成为全球经济三大主要推动之一。至2020年,中国将会成为世界各旅游目的地的“领头羊”。现代旅游业发展经验证明,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旅游业的发展,必须以中心城市为依托。旅游业已成为重庆市重点培育和发展的支柱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为把重庆建设成为“旅游大市”、“旅游强市”,必须首先将重庆建设成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这对重庆21世纪的大发展,具有特殊而又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