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教育   7篇
科学研究   4篇
综合类   2篇
信息传播   1篇
  2022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联合国社会发展世界首脑会议于1995年3月6日至13日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举行。这是继1992年里约热内卢环境与发展首脑会议和1994年开罗人口大会之后,由联合国主持召开的又一次关于全球发展问题的重要国际会议。118个国家的首脑或政府领导人聚集一堂,就世界所面临的社会发展问题共谋举措,这在联合国的历史上还是第一次。会议最后通过了《社会发展问题世界首脑会议宣言和行动纲领》。这次会议的成果将对下一世纪各国的法律和社会、经济政策产生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人类文明是一个历史发展过程,其基本动力是人的创造精神。创造精神常常表现为批判性、独立的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而我国教育鄙视创造能力,强调统一性和规范性,凡要标新立异,就成为次品、等外品,甚至废品。所以教育改革势在必行。只有当创造精神放在生命意义的高度上,把创造能力当作人的生存必不可少的条件,才会改变以知识灌输和考试训练的教育模式。  相似文献   
3.
特瑞是个皮货商,人过中年,事业上却不尽如人意,屡屡受挫。他的情绪十分低落,常常无端地发脾气,抱怨别人欺骗了他。终于有一天,他对妻子说:“这个城市令我失望,我想离开这里,换个地方。”  相似文献   
4.
李一文 《考试周刊》2011,(19):160-161
德育是我国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它与智育、体育、美育密切相关。在人的各种素质发展中,德育起着导向和促进作用。在实际的操作中,教师应该注意理论联系实际,充分利用多种渠道进行德育教育,将教材的德育点、学生的主动参与、教师的言传身教以及多样的教学方式方法、丰富的时政热点有机地结合起来,以提高思想政治课德育的实效性,充分发挥思想品德教学的德育功能。  相似文献   
5.
校园文化是由器物层、制度层和精神层三个层次的内容构成的同心圆体系,是学校全体人员言行的集合,是管理的最高境界,它为人力资源创造了良好的开发环境。本文从分析校园文化出发,理顺校园文化与人力资源管理之间的关系,对校园文化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指导和促进作用进行了简要分析,以进一步提升学校的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6.
国际经济学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的课程,同时,国际经济活动和国际经济关系的飞速发展对国际经济学的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结合教学实践,针对目前国际经济学课程在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粗略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7.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人类文明是一个历史发展过程,其基本动力是人的创造精神.创造精神常常表现为批判性、独立的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8.
李一文 《科教文汇》2007,(1X):109-109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人类文明是一个历史发展过程,其基本动力是人的创造精神。创造精神常常表现为批判性、独立的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而我国教育鄙视创造能力,强调统一性和规范性,凡要标新立异,就成为次品、等外品,甚至废品。所以教育改革势在必行。只有当创造精神放在生命意义的高度上,把创造能力当作人的生存必不可少的条件.才会改变以知识灌输和考试训练的教育模式。  相似文献   
9.
10.
何为校本教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校本教研,要以教学和教师素质现状为研究起点,以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为研究内容,以改进教学、提升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水平和能力为任务目标。校本教研是帮助教师多角度反思教学的活动,具有实践性特点。校本教研,强调教师工作过程与学习、研究过程的整合,以及教师之间、教师与专业之间的合作。那怕是自上而下的跨校教研活动,也应该以学校为基点,服从、服务于校本教研,起着引领、提升校本教研的作用。很明显,校本教研具有整合性特点。校本教研,是教师具有内在需要的自主教研,是自主学习和自主发展的教研,是引领、提升教师自我学习、自我发展的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