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教育   6篇
科学研究   2篇
综合类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论文化系统的特性李业杰,张文军研究文化及文化的现代化问题,首先要弄清楚文化的特性。本文从系统方法的角度,认为应当重点把握以下几个关系:一、文化系统中要素和结构的关系任何一种既定的文化,都是一个包含多层次、多方面内容的有机统一整体,或者说,任何一种特定...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首先是一位革命家,他一生贡献颇多,但只有创立国际工人协会才是他全部事业的顶峰,是值得"自豪"的伟大的贡献.在马克思的理论和实践的关系上,实践总占第一位,理论永远都处在为实践服务的地位并发挥作用.只有从革命家的高度与角度解读马克思,才能正确解读和理解马克思思想的性质和本质含义,才能确立马克思是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总设计师的身份和地位,才能揭示马克思主义从创立发展到今天之"一脉相承"的内在原因,才能正确判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问题,才能有效地防止和反对各种歪曲马克思主义的错误倾向.  相似文献   
3.
4.
<正> 要加强企业管理,特别是对加强对现代企业的科学管理,应该处理好三个关系问题;管理与企业的关系,管理与人本管理的关系,管理与技术的关系。下面,就这三个问题谈点认识。 一、从管理与企业的关系来看,管理是企业之本 美国著名管理学家彼得·德  相似文献   
5.
本文认为美和艺术具有二重性格,即审美主客体在客观对象上的统一构成美的对象,审美主客体在主体主观上的反映构成审美意识,因此,美和艺术“本质上是审美双重主客体关系的存在方式”。全文从这一观点出发,把审美理想作为审美意识的核心,作为不同时代的人们“以审美意识为中介,对现实进行审美把握的具象化的自由制造”的历史性活动,并通过东西方艺术发展的比较,全面、深刻地论述了美和艺术的发展,依次呈现为以下三种不同的历史形态:“古代艺术是和谐美的艺术”;“近代艺术是崇高的艺术”;现代“社会主义艺术是对立统一的和谐美的艺术”。  相似文献   
6.
关于对社会形态概念的理解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家主要从两个角度来论述 :静态地理解的社会形态主要指生产关系 ;动态地理解的社会形态主要指生产力、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我国理论界对社会形态概念的理解主要有四种看法 ,都有自己合理的地方和明显不足。新的探索应该在思维方式和方法上跳出“要素决定论”的窠臼。我们对社会形态概念的理解是 :任何具体的社会形态 ,都是以具体的社会生产力、具体的社会生产关系和与此相适应的具体的上层建筑这三个基本要素为基础而建构起来的一个具体的社会统一体。  相似文献   
7.
我们之所以说审美感受中往往包含着丰富的和深刻的社会内容,审美具有认知功能,是因为从客体方面来看,审美对象是客观的和社会的,从主体方面来看,审美主体的内在心理结构中具有理解的功能。审美主体和审美客体之间形成的这种对应关系,形成了审美活动中认识和反映功能的客观基础。正是这一客观基础,构成了审美成为价值判断的理由和根据。为什么说审美感受的内在心理结构中具有理解的功能呢?我们知道,在实践活动中形成  相似文献   
8.
关于对社会形态概念的理解,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家主要从两个角度来论述:静态地理解的社会形态主要指生产关系;动态地理解的社会形态主要指生产力、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我国理论界对社会形态概念的理解主要有四种看法,都有自己合理的地方和明显不足。新的探索应该在思维方式和方法上跳出“要素决定论”的窠臼。我们对社会形态概念的理解是:任何具体的社会形态,都是以具体的社会生产力、具体的杜会生产关系和与此相适应的具体的上层建筑这三个基本要素为基础而建构起来的一个具体的社会统一体。’  相似文献   
9.
中国改革开放30年最成功的经验,是通过解放思想实现了革命时代的转型,由此实现了时代精神的转型,中国共产党的建设也实现了从思想革命时代和政治革命时代向社会革命时代的转变.解放思想是中国共产党建设的一大法宝.通过解放思想,中国共产党真正认识到社会主义事业和民族解放与复兴大业的革命实质和科学规律,实现了领导观念的转变和思想更新,为她遵照历史规律,推进两个事业:提供了科学理论和思想指针,也为自身的建设提供了科学基础,指明了方向,由此紧紧抓住人的解放和民族解放的时代主题,确立了正确的基本路线和建党路线,并力主通过科技革命和制度创新以推动社会变革和发展.中国共产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举措,也使其自身的建设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使其对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模式和运作方式实现了彻底转型,彰显了人的解放和民族解放的社会革命时代的主题和精神.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