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8篇
  免费   0篇
教育   157篇
体育   1篇
  2023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40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5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如果我有投出两票选最佳者的机会,我会毫不犹豫地把票投给9节和12节的『人与路』,同时,为两节的评述鼓掌。为什么?因为这两篇『人与路远』离隔靴搔痒。当然,即使此二文,如果与我刊今年第1期34页发表的上海中学生陆祺奕写的《路相》比,窃以为也不在一个水平线上。  相似文献   
2.
第一是变向,即教学目标、教学问题的走向是可变的,有关观点及其解释的倾向是可变的。如执教《归去来兮辞》一课时,有学生忽然插问:“老师,做官有什么不好?只要做个好官就行了。你为什么说陶渊明辞官不干,他就拥有高尚的情操呢?”教室里一下子嘈杂起来:“是啊,当官有什么不好。要是所有的好人都自命清高,不去做官,那不是放着官场让贪官占领吗?”面对这种情况应该怎么办?是沉下脸来,对这种发问装聋作哑,还是正视挑战、顺势引导,上一堂动态生成课?当然选择后者,并有精彩生成。  相似文献   
3.
上海卷第一,题目开放程度高,能够激发考生进行多元思考。我们知道,题目的开放性往往体现在材料与观点两个方面。与“一枝一叶一世界”之类的题目已经提示了观点、只须考生在材料上展开联想和想像不同,上海题提示了材料的范畴,而让考生在“怎样的影响”上摆出自己不同的观点。第二,继续保持了自己鲜明的地方特色:力求把住城市文化的脉搏,感应现代人的心灵走向。“三个镜头”尽管在其他地区同样存在,然而在人口高度集中的上海显得更有典型性,它们适时地提醒着考生对铺天盖地的时尚、新潮进行审视、辨析,作出自己的冷静思考。重视地方特色,应该…  相似文献   
4.
在当前的语文教学理论中,使用频率最高的概念无疑是“人文性”和“工具性”了,不过前者往往处于褒义语境中,而后者常常处于贬义语境中。可是,在一褒一贬之间,我们在弘扬“人文性”的过程中,是否走得太远,有点过头了?我们在清算“工具性”罪过的过程中,是不是有点过火,失去理智了?如果这两种情况都确实  相似文献   
5.
鼓神     
那一年冬天,我流落到陕西省略阳县。这里地处秦岭腹地,山高坡陡民穷,是李白为之嗟吁的蜀道第一关。我流连在这里,贩点山货倒点野味,甚是凄惶可怜,甚至到了春节年关还不敢作归乡的打算。(因为债务缠身我不得不像杨白劳一样躲债。) 春节的气氛越来越浓  相似文献   
6.
<一>鲁迅在小说创作上给我们留下了思想与艺术都达到相当高度的两本小说集:《呐喊》和《彷徨》。他的小说正如他同时代的许多作家的作品一样,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欧洲文学的强烈影响,特别是俄罗斯文学。而先生的独到之处则在于他一向和封建主义的、官僚资本主义的锁国政策作坚决的斗争,他要求大家“收纳新潮,脱离旧套”②认为“要进步或不退步,总须时时自出新裁,至少也必取材异域”。③在《340328致  相似文献   
7.
李仁甫 《师道》2003,(4):25-25
如今中学语文课本中文言文和诗歌的分量加大,使朗读教学变得越来越重要,甚至有的学校主要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各种形式的朗读。其实,即使没有这样的现实,人们同样应该重视朗读教学。有人说,朗读可以体验音韵之美。有人说,朗读可以锤炼记忆,在记忆深处积淀文化。有人说,朗读可以营造课堂氛围,便于师生互动。有人说朗读可以增添学生的书卷气,激发他们读书的欲望。这些说法都有道理。但我还是要问,朗读难道没有更为重要的意义了吗?我们知道,新课程观强调交往和对话,而交往和对话不仅发生在师生、生生之间,也发生在师生与文本、作…  相似文献   
8.
生成课堂致力于"生成",那么这"生成"之物,自然就体现着教学的效益。而"生成"之物,体现在"教学目标、教学问题、教学资源"的精彩纷"成",还体现在"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增值。而这需要教师的教学智慧,最终实现教学效益的最大化。一、"生成"之物任何种类的课堂都会追求教学效益,生成课堂同样如此。既然生成课堂致力于"生成",那么这"生成"之物,自然就体现着教学的效益。  相似文献   
9.
凸显孔子多重身份中的“教育家”身份,然后把《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还原为史上最早的“课堂实录”。以“欣赏孔子的课堂实录”为学习任务,并创设“为课堂实录拟题”“为课堂实录补白”“为课堂实录点评”三个具有弹性空间的学习活动,渐次了解孔子听四个弟子言志时的“表情”,重点解开曾皙之志“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背后的意义密码——制礼作乐,最终领悟文本中深藏的礼乐文化。  相似文献   
10.
充分利用借班上课所在学校“乐学文化”的氛围,先后以“跟苏老师学批判性思维”“像苏老师那样具有批判性思维”为学习情境,以“苏老师,您的这一点值得我学习……”“苏老师,学了《石钟山记》,我有疑问……”为学习活动,与苏轼进行有意义的对话,用“语文的方式”发展与提升学生的思维,从而完成理解作家特有的语言形式、领会文本的细节之美、探究传统的文化精神等一系列重要的学习任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