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教育   8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
我国大学生贫困的现状与趋势分析   总被引:42,自引:0,他引:42  
贫困生食物简单,甚者食不果腹,营养较差,划分标准有较大差别,且人数逐步增加。由于居民收入差距逐步拉大,以及社会转型期教育收费制度的变迁,大学生贫困问题将长期存在。但是对于大学生个体而言,贫困是阶段性的。  相似文献   
2.
大学贫困生心理问题的表现与对策   总被引:39,自引:0,他引:39  
部分贫困生心理健康水平低于其它学生,如自卑感强烈,焦虑感过重,自尊心过度等等,解决其心理问题,最重要的是让他们树立正确的内困观,其次是国家要承担解困的主要责任,加强对贫困生的教育,帮助他们勤工俭学。  相似文献   
3.
高等教育成本理论为大学的发展发挥了重大推动作用,但因研究方法的缺陷而未能发现大学成本的膨胀形态,形成合理的学费政策。这在客观上推动了大学教育成本、收费标准的急剧暴涨。因此,需要创新教育成本的研究方法.重构高等教育分担政策。  相似文献   
4.
大学生贫困根源的新制度经济学解释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李从松 《教育科学》2002,18(2):38-40
从新制度经济学分析,高等教育收费罐的不合理强制性变迁是大学生贫困的制度根源,收费标准的制度缺陷是大学生贫困的直接原因,收费政策的形成机制不合理性决定了社会公众在与学校的利益冲突中处于弱势地位。  相似文献   
5.
福利经济学的兴起与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福利经济的思想起源可以追溯到17世纪的威廉·配第,资产阶级福利经济学的产生标志是庇古的《福利经济学》。19世纪30年代后,勒纳(A.P.lerner)等人对庇古的福利经济学进行了修改和发展,提出了序数效用论和补偿原理、消费者行为理论。哈耶克、弗里德曼等进一步发展了福利经济理论。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阿玛蒂亚·森提出了能力中心以取代幸福的效用观和所谓的“能力方式”。  相似文献   
6.
经济学家们虽然都认识到教育和培训方面的投资可以提高劳动质量,但更突出强调物质资本的作用,无不认为构成经济活动基础的是土地、资本和劳动,而知识和技能是经济增长的外生变量。人力资本论认为,人的知识、能力、健康等人力资本的提高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远远比物质资本、劳动力数量的增加要重要得多,投资于教育对个人收益的增长和社会进步有重要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7.
西方社会学的贫困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方社会学贫困观主要有个体主义贫困观和结构主义的贫困观。个体主义贫困观的代表性理论是贫困文化论,结构主义的贫困观主要有功能主义和冲突学派完全对立的贫困观,以及中间学派的贫困观。  相似文献   
8.
大学生贫困成因的制度经济学思考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制度是一系列被制定出来的规则、守法程序和行为的道德伦理规范。制度作为一种公共物品 ,它的变迁是新制度的提供者、需求者 (政府、机构、个人 )在制度市场上交易“制度商品”的博弈过程。从新制度主义经济学角度解释 ,制度的不合理强制性变迁、收费标准的制度缺陷、收费标准的形成机制不合理性 ,以及片面地以教学成本作为收费标准的制定依据成为大学生贫困的制度原因。要改变这种状况 ,应当改革收费制度的形成机制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