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教育   9篇
  201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在《三国志演义》版本研究中,有很多问题尚未解决.本文略举二三,与同志们共同探讨.一、糜夫人之死《三国志演义》中描写赵云在长阪坡救了  相似文献   
2.
《三国志通俗演义》成书于明中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学术界关于《三国志演义》成书年代问题有四种观点: 一是成书于宋代乃至唐五代。 二是成书于元代中后期 三是成书于元末明初 四是成书于明中叶前两种观点明显地背离了我国长篇小说发展的历史事实,又提不出有力的证据,没有引起学术界的重视,影响不大。第三种观点是晚明文人胡应麟及署名天都外臣(沈德符认  相似文献   
3.
《水浒传》和《三国志通俗演义》是我国古代小说宝库中的两件珍品。这两部小说在我国长篇通俗小说中出现最早。它们的出现,标志着我国长篇通俗小说的创作已经进入成熟阶段。然而,这两部小说到底成书于什么年代,对确定我国长篇通俗小说产生、成熟的时间,对研究通俗小说自身演变发展的历史及小说产生的礼会原因等,无疑是至关重要的。应该说这是小说发展史上的一个重大问题。造成这个难解之谜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在《西游记》的四个主要人物中,遭到批评最多的是唐僧,有的文学史甚至把他贬斥得一无是处,这是很不公平的。他是一个既有缺点又有优点性格矛盾复杂的形象。他本人虽然庸弱无能,缺乏战胜千难万险的实际本领,但是取经大业能否成功,归根到底还是决定在他的身上。因为在前往西天取经的师徒四人中,他是师傅,是取经队伍的领导者和组织者,是核心人物。他的决心,他的一往无前百折不挠的精神,是取经队伍的灵魂。当日,为到西天求取“大乘佛法”,太宗皇帝在化生寺亲自招标,玄奘法师自报  相似文献   
5.
概述了自上世纪20年代、特别是近30年以来《水浒传》成书年代及作者的探索历程。根据目前已掌握的内证、外证及旁证,否定了《水浒传》成书于元末明初的观点;认为《水浒传》成书于明朝中叶可以定论。《水浒传》的作者为明朝中叶东平人罗本,字贯中。他与元代戏曲作家罗贯中是不同时代的两个人。  相似文献   
6.
《三国志演义》着重描写的是魏、蜀、吴三国争夺天下的斗争。“演义”开篇写了刘、关、张桃园三结义,结尾写了魏、蜀、吴三分归一统。从“三”起,到“三”收,在一百二十回长篇巨制中,或明或暗,多处运用了数词“三”。嘉靖本  相似文献   
7.
在一些研究屈原和楚辞学者的著作中,把上官大夫和靳尚说成是同一个人,他们以上官大夫为官名,以靳尚为人名,把两者连在一起,便成了上官大夫靳尚。一些人名辞典也不加考察,照搬照抄。这是一种误解。这种误解并非始于今日,至少在唐代张守节《〈史记〉正义》中这种误解就已经产生了。《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上官大夫与之同列,争宠而心害其能。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屈平属草稿未定,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因谗之曰:‘王使屈平为令,众莫不知,每一令出,平伐其功,以为非己莫能也。’王怒而疏屈平。”在“见而欲夺之”下面…  相似文献   
8.
在《西游记》小说产生之前,元代曾有一部《西游记》平话。明初的《永乐大典》卷一万三千一百三十九“送”字韵“梦”字条还保留着“梦斩泾河龙”一段话本残文。这段残文大体上相当于后来的《西游记》小说第九回“袁守诚妙算无私曲,老龙王拙计犯天条”。平话中的其他内容,在十六世纪初年成书的《朴通事谚解》中有比较详细的记载。《朴通事谚解》,朝鲜学者崔世珍作。为朝鲜人学习汉语的读本。崔世珍(1473?—1542),字公瑞,朝鲜李朝成宗至中宗(1469—1544)时的著名学者,语言学家。历任汉学泰斗、五卫将、承文院提调、同知中枢府事等官职。曾先后于1506年、1518年随使节赴明朝。他于中宗10年(1520年,相当于我国明  相似文献   
9.
《三国志演义》的版本研究是《三国志演义》研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由于《三国志演义》是我国文学史上最早的一部长篇通俗小说,所以弄清这部伟大著作的产生时间,产生的社会条件,演变过程,进而弄清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