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篇
  免费   0篇
教育   62篇
科学研究   1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在班级管理领域,较为常见的几种情形是:将班级管理看作学科教学之外的附属工作,用来处理各种琐碎事务;从中抓住一些机会转化后进生、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利用一些主动开展的活动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活动能力。与此相关的研究也有几种常见情形:简单罗列朴素经验或工作技能(甚至以此作为教材名称);借鉴企业管理、  相似文献   
2.
学校领导团队通过合作创新来自主更新领导文化,可以引领学校文化建设走上主动创生之路,从而切实有效地促进学校发展到更高境界,让学校领导和师生一起生成更充沛的生命活力。学校领导文化可以区分为统合型、聚合型和融合型三种不同类型,以此为参照系,可将领导团队运用的文本资料和管理活动视为文化作品,将通过作品创新更新领导方式作为核心思路,将更新办学理念内涵、整体策划学校工作、系统更新学校制度、通过教改建立活动品牌作为分领域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3.
试析使学生被动学习的教学原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学生被动学习固然有诸多原因,但与之关系最直接的则是教师的教学。从教学的角度看,致使学生被动学习的原因主要有:过于强调知识学习过程中的认知因素,认识性任务成为课堂生活的中心目的;与之相应,学生所学的知识内容被赋予过高的确定性,学生的真实思想被标准化认识路线所遮蔽,师生共同沉沦于程式化的教学过程而不自知。  相似文献   
4.
如今,学校文化建设已成为一些学校努力实现内涵发展、提升办学品质的一条重要途径。经过进一步研究人们发现,促进学校发展的这一途径有其独特性,需要辨析并解决一些深层次的学术问题,其中就包括如何传承已有的优秀文化资源,进而开拓出新的发  相似文献   
5.
试析教育活动的复杂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活动的复杂性最集中地体现为活动过程和结果的不确定性,这是由于它涉及到多方面的可变因素和动态生成的活动过程。我们可以对动态的教育活动作精心的事先计划,并对活动过程作适当的引导,却不能精确地控制它。在了解教育活动复杂性的基础上,需要进一步探讨如何正确地研究它和利用它,以达成更好的教育结果。  相似文献   
6.
已有的一些相关研究往往将教育交往视为一种情形进行讨论。其中,教师被视为(或被要求)呈现出一种标准的状态,学生也被视为抽样的、只具有某些共性特征的群体。因此,难以更深入地研究教育交往的特点和具体机制。其实教育交往的特点就在于促使学生生成更多、更好的发展可能性。这可以从教育交往起始条件的差异性、交往过程的动态生成性和交往结果的多样性三个方面得以说明。  相似文献   
7.
在区分班级管理方面四个层次的研究之后,本文选取第三层次中教育管理学视角的班级研究作为考察对象,整理其研究内容,并从研究依据、研究视角和思维方式三方面分析相关研究中呈现的教育管理学视角的内涵。以上述考察和分析为基础,本文从四个方面反思了相关研究:(1)研究的理论依据需要整合;(2)班级管理的性质需要转变;(3)班主任的角色需要专业化;(4)研究性质和领域需要更新。  相似文献   
8.
班级管理研究的现状是:摸索于同一层次,缺乏向"上"之理论建树和向"下"之有效实践.班级管理研究需要"上下求索".班级管理研究的向"上"求索之道应是自觉采用教育学立场,辨析班级管理境界,主动提升班级教育价值;相应地,向"下"求索之道应是整合班级管理思路,形成系统的班级管理方法,并将系列主题活动作为班级建设的关键途径,全面规划班级发展.  相似文献   
9.
经过百年探索,我国的学生社团已经能够发挥为学生敞开新的自主发展空间的功能;在此基础上,可让它主动承担更高境界的教育使命——在这一空间中着力培育一种自主活动方式或学生社团的“自组织”机制,从而更充分地敞现学生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10.
为了让学生学得更主动,需要营造开放的教学格局。为此,可以尝试超越从认识论角度采用的主客两分的思维框架,而从生存论视角采用“人—世界”关系的理解框架,将学生在课堂上的生命经历看作个体与他置身其中的学科世界的交互作用过程。在此基础上,让学科世界向两个方向开放:其一是人类文化世界,其二是个人精神世界;让课堂教学实现人类文化世界与个人精神世界的相互沟通,最终让学生创造性地占有人类文化成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