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教育   5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能快速地进行角色的转变,在有效的反思中不断成长,在成长的实践过程中突破瓶颈,逐渐成为一个被学校、学生和家长一致认可的成熟型教师,这是新课程理念下新教师成长的目标。  相似文献   
2.
宋代女词人李清照对花有着刻骨的痴迷,她笔下的花数量多品种多且别具一格,尤其痴爱梅花.她的咏花词突破了前人诗词的传统模式,新颖别致.她以自己花一般的生命投入创作,创造了精美绝伦的意境.  相似文献   
3.
宋诗以为诗,爱“言理”,与当时政治化因素及诗歌发展历史因素有关,并非全无可取。宋诗以意胜,贵深析透辟。感人易,入人深,言有辞采,理有情致。钱钟书先生的《围城》深得宋诗之妙。小说中随处可见的议论形象生动,幽默风趣,充满理趣。  相似文献   
4.
李先秀 《考试周刊》2010,(33):28-29
"文辞华丽"是《西厢记》的语言艺术特色,这种语言特色是形成剧本"花间美人"风格的重要依据。《西厢记》剧作者的成功之处是吸收了唐诗宋词的精美语言,使剧作语言更富于文采性。这部剧作的文采性,还表现在其包含有丰富的修辞技巧,因而剧作的语言修饰达到尽善尽美的境界。  相似文献   
5.
唯物史观的伟大发现实现了哲学领域里的革命性变革,为创立完整的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体系奠定了牢固的世界观和历史观的基础.其创立的过程是艰辛和曲折的,同时也是马克思思想转变的过程.本文从马克思与恩格斯的相关著作出发,历经马克思和恩格斯思想的转变、对前人的批判到最后创立科学的社会历史观,阐明唯物史观的创立过程.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