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教育   10篇
  2009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1.
中等师范学校语文课本《文选和写作》第七册《无题》诗中的“英雄多故谋夫病,泪洒崇陵噪暮鸦”两句,教材编者的理解是这样的:“英雄多故谋夫病,意思是:卖国杀人的英雄不断出事故,谋士们也都重病在身。”“噪暮鸦,黄昏时分,成群的乌鸦在吵叫。暗喻国民党反动派内部的争吵。”这两条解释不妥。“多故”不应解释为“不断出事故”,而应解为“多借故”、“多变故”或“多生事”。理由是,“出事故”或指因工作不慎而失误,  相似文献   
2.
一、涵咏法三国时的魏国有个学问家,叫做董遇。“人有从学者,遇不肯教,而云必当先读百遍,言‘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三国志·董遇传》注引《魏略》)。宋朝大学问家朱熹说:“一近世名公诗,须也知得他好处在哪里。如何知得他好处?亦须吟哦讽咏而后得之。”前人采用的这种鉴赏诗文的方法,就是涵咏法,即通过反复阅读、吟哦讽咏,透彻了解作品的“好处”,把对作品的主观感受同作品的实际逐渐切近,至于统一,进而产生共鸣。使用涵咏法鉴赏作品,至少有下列作用: (一) 可以帮助你感情介入,培养感受能力,任何文学作品都是通过形象艺术地反映生活,它不是主  相似文献   
3.
赫尔巴特曾经说过:“教学中如果没有进行德育渗透,那它只是一种没有目的的手段,德育如果没有教学,就是一种失去手段的目的。”作为一名教师,在教学中不但要讲授知识,还应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思想熏陶,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自然巧妙地将德育内容寓于具体的教学过程中,使德育工作在学生的品德形成过程中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为此,我认为要突出抓好以下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4.
一次听某青年语文教师讲茅盾先生的《风景谈》(中等师范学校语文课本《文选与写作》第四册),教师对标题是这样解说的:题目《风景谈》,意思是谈谈风景。风景,指自然风光和景色。如  相似文献   
5.
撰写文学鉴赏小品,就是把对某一部(篇)作品的感受和认识用文字表达出来。它篇幅短小,论题单一,只要求就作品的某一方面的独特感受和认识作有理有据的阐述。一、确定小品论题、论点。论题就是鉴赏小品所要阐述的问题;论点就是对所要阐述的问题的认识、感受和看法。确定论题和论点的依据是: (一)对一部或一篇作品要有独特的感受和看法。鉴赏小品的论题和论点贵有独特敏锐的发现和真切的感受。例如,茹志鹃小说《百合花》在《延河》  相似文献   
6.
鲁迅先生在《我是怎样做起小说来的》一文中说:“总之是要极省俭的画出一个人的特点,最好是画他的眼睛。我以为这话是极对的,倘若画了全副的头发,即使画得逼真,也毫无意思。”茹志鹃同志深得此法。在她的短篇小说《百合花》中,点睛之笔,随处可见,且她的“画”眼睛有自己独特的笔法,体现了她自己的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7.
赫尔巴特曾经说过:“教学中如果没有进行德育渗透,那它只是一种没有目的的手段,德育如果没有教学,就是一种失去手段的目的。”作为一名教师,在教学中不但要讲授知识,还应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思想熏陶,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自然巧妙地将德育内容寓于具体的教学过程中,使德育工作在学生的品德形成过程中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为此,我认为要突出抓好以下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8.
一、古代是两词挨在一起,阅读时一定要分开来读,不能说它们与现代汉语的双音词是同形异义词。例:“凡四方之士无有不过而拜且泣者。”(《五人墓碑记》) 这里“不过”是两个词,不能连读,一定要将“不”和“过”分开来读才符合文意。因为“过”、“拜”、“泣”是这句话的三个动词,句中用表递进关系的连词“而”和“且”连接,一层深一层。如果把“不过”  相似文献   
9.
读了《语文教学与研究》1985年第六期上许匡一同志的文章《对〈师说〉几条注释的补充》,颇受启发,不过觉得其中“不齿”一词的解释似可商榷。许文认为:课文注释“不齿,不屑一提,意思是看不起”,是对的,只是没有把  相似文献   
10.
我们把培养学生口头表达的能力作为一项重要的教学任务。在这方面,我们敞了以下工作。一、培养兴趣,激发练说的欲望 1.打消顾虑鼓励说学生进校,我们要求也们讲普通话。在课堂提问时,我们先让学生楣互试着说。然后让他们自己举手起来说,即使说得不太好,教师也尽量找出其优点予以适当鼓励,以增强练说的胆量与勇气,坚定练说的信心。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