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教育   4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郁达夫的颓废表现为他对生活的憎恨.在他前期的生活中,郁达夫基本没有享受过成功,也没有真正体味过情感的滋润.留学回国后的1923年郁达夫在小说中突出了"零余者"形象,以把自己放逐在社会边缘来凸现自我、反对生活.郁达夫在作品中较多涉及自杀和疾病.他对人物自杀和疾病的设置体现了他对生活负面价值的认同,是以示弱来表达对生活的憎恨.  相似文献   
2.
郁达夫不仅是“五四”时期著名的小说家和散文家,也是一位出色的文艺批评家。其前期文艺批评文集《艺文私见》认为:“文艺是天才的创造物,不可以规矩来测量的。”这种观点强调了人的主体性和人在文学创作中的天才作用,是对人个性的一种神圣呼唤,是自我内心与精神世界的表现,是文学说话的出发点。  相似文献   
3.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时于文艺创作的批评散见于多篇论文中,本文试图加以整理,认为弗洛伊德把作品看作是作家被压抑的本能(尤其是俄狄浦斯情结)借助幻想得以升华的结果。  相似文献   
4.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对于文艺创作的批评散见于多篇论文中,本文试图加以整理,认为弗洛伊德把作品看作是作家被压抑的本能(尤其是俄狄浦斯情结)借助幻想得以升华的结果。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