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0篇
教育   2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政治话语是一种特殊的语类,是一个国家内政外交的舆论工具。政治话语通过媒体影响受众的思维以达到自己的目的。人类的思维受原型、范畴化、框架和隐喻等认知机制的影响。本文从认知视角分析新闻语篇所包含的语言意识。语料是来自《中国日报》和CNN对2013年10月28日天安门事件的报道。  相似文献   
2.
浅析认知视角下的语篇连贯——从一则广告谈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连贯是一个复杂的语言现象,它涉及到语义、语用及认知等各方面。传统语篇连贯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从形式或语义角度进行考察,并认为衔接是语篇连贯最重要的语法、词汇手段,然而这只是一个显性手段。实际上,具有连贯的语篇的构建和理解都离不开人的认知能力。基于认知语言学理论,以一则广告为语料分析语篇的连贯性。  相似文献   
3.
对混凝土温度裂缝产生的原因、现场混凝土温度的控制和预防裂缝的措施进行等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4.
话语隐藏意识,这是批评话语分析的共识。从词汇、句法、语篇多个层次的视点选择出发,运用叙事视角理论,结合具体的语料,分析了话语中性别意识的生成机制。  相似文献   
5.
帝国主义对华的教育侵略与教会学校的二重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鸦片战争以来,帝国主义列强在对近代中国进行疯狂的政治、经济侵略的同时,也加紧了对华的文化教育侵略。教会学校正是中国进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产物。教会学校旨在从精神上奴役中国人民使整个中国彻底地基督化。然而教会学校在另一方面也对中国教育的近代化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6.
元教育学研究对象及领域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元教育学研究对象及领域的研究一直争论不断,或倡导单一形式化追求的元数学范式,或遵从“泛化”的元社会学模式,或博采众家,另辟蹊径,其外延呈逐步扩大趋势,综合起来分析,元教育学是以教育理论和教育研究为研究对象的。鉴于研究领域的芜杂宽广,宜从学科群的角度考虑元教育学的研究及建设,即元教育理论、教育研究方法学、教育研究社会学、教育学科史等。  相似文献   
7.
诗歌意象建构的认知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意象在诗歌的创作和欣赏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读的欣赏过程实际上是意象意义的建构过程,作为人类基本的认知方式,隐喻和转喻是解读的关键。本从Jakobson的结构主义理论出发,运用认知语言学的隐喻、转喻和空间合成理论,对意象并置产生的实时意义建构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8.
概念隐喻、合成空间与隐喻阐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隐喻是一种极为普遍的语言现象,不同的学从不同的角度对此作出阐释。概念隐喻理论和合成空间理论是诸多理论中的两种,它们对隐喻极具解释力。本对两种理论作了系统的评介,并就它们对隐喻的阐释力作了对比,结论是:两种理论各有特色,它们是互补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译词的语用意义与跨文化交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确译出词的语用意义,要求译者对英汉文化的差异有较多的了解,并根据语境把握译词的分寸。这样才能保证跨文化交际的成功。  相似文献   
10.
独立句是一种非常常见的语言现象,说话者往往出于某种语用目的,有意把话语的真实意图省略,听话者可以根据独立句的句法特点,建构起一个可能的心理空间,该空间与真实心理空间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认知距离,听话者可以根据当时的情景语境以及认知语境激活言语行为脚本的核心成分,从而把握说话者的隐含意义。从认知和接受美学的角度分析了独立条件句和歇后语的认知特点及其语用推理的运作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