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教育   2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5 毫秒
1
1.
清代前期小清河为患严重,康熙年间山东主政者主要进行了两次大的治理工程,两次治河各有得失,短期内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并未持久。缺乏一个专司小清河事务的管理机构,政区地理方面的原因造成的地方官彼此扯皮、百姓肆意决堤,以及鲁北地区特殊的地质地貌是小清河治理成效甚微的主要导因。  相似文献   
2.
明清民国时期,济宁城市园林绿地经历了一个由盛而衰的蜕变过程。明代园林数量大约有33处,清代中期增至56处之多,清末民初衰减至10余处。以园林发展最为繁盛的清代中期为例,济宁大多数园林占据了优越的地理区位,布局形式为点状布局,同时在局部区域存在一定的集聚趋势,呈现出局部组群式分布的特色。明清至民国时期的济宁城市园林绿地系统对城市发展有明显的景观意义和生态意义,对今天济宁的城市生态规划亦有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