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教育   8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列宁在变贫穷落后的俄国为富裕文明的俄国的伟大实践中,把文化教育建设摆在战略重点地位,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文明观.《中共中央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以下简称《决议》),是新的历史时期加强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纲领性文件.在学习和贯彻这一《决议》的时候,结合学习列宁的文教建设思想,是很有意义的。 (一) 人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是不断变化发展的.历史上曾经出现过各种流派的社会主义。马  相似文献   
2.
巴枯宁是国际共运史上一个声名狼籍的野心家、阴谋家,也是一个臭名昭著的蒙昧主义者.他戴着极端的无政府主义的假面具,装着比谁都革命的样子,耍阴谋、搞分裂,妄图破坏第一国际,为各国资产阶级政府、特别是沙皇政府效劳.为了适应这一政治需要,他狂热鼓吹蒙昧主义,推行愚民政策,散播了许多奇谈怪论,是一个难得的反面教员.马克思、恩格斯在同巴枯宁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中,也无情地揭露和批判了巴枯宁的蒙昧主义和愚民政策.马克思、恩格斯在批判巴枯宁的著作和其他著作中,阐发了自己的文化教育思想,划清了马克思主义的文教思想与巴枯宁蒙昧主义的界线.  相似文献   
3.
列宁在领导俄国革命和建设的伟大斗争中,始终坚持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帝国主义时代世界形势的最新发展、同俄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原则,从而把马克思主义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列宁主义阶段.在列宁主义博大精深的科学思想体系中,关于知识和知识分子的理论,占有重要的位置.列宁从推翻旧世界,建设新世界的伟大历史使命出发,强调知识是劳动者争取解放的武器,指出知识分子握有我们达到目的所必需的知识,他们在革命和建设中有着重要的作用.他号召已经夺得政权的工人阶级和其他劳动群众共同建设富足的、健全的、文明的、光辉灿烂的生活——社会主义,嘱咐我们“同愚昧进行斗争,用知识武装起来”.①他反复强调,没有知识和知识分子,我们就不能建设社会主义的新生活.  相似文献   
4.
全国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研究会于1987年11月19~24日在四川乐山召开了第三届年会。出席年会的代表来自全国十八个省、市、自治区。此外,还吸收了十余名研究生列席。年会的第一项议程是举行学术讨论,主题为“马克思主义与我国教育改革”。与研究会以往几次的学术讨论会相比,此次提交年会的三十余篇论文和专著,普遍注意了理论联系实际地研究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论文内容主要有: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教  相似文献   
5.
毛泽东同志的教育思想,是在中国的历史条件下,运用马列主义教育原理研究、解决教育实践许多特殊复杂问题的过程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列宁曾经指出:“我们的欧洲庸人们做梦也没有想到,在东方那些人口无比众多、社会情况无比复杂的国家里,今后的革命无疑会比俄国的革命带有更多的特色.”毛泽东同志科学的教育理论和方法,作为对中国长期教育实践一系列独创性经验的理论概括,确实带有自己的特点.探讨毛泽东同志教育思想的  相似文献   
6.
列宁历来重视理论对于实践的指导作用.但是,他反对把马克思主义当作教条,用只言片语或昨天的结论来束缚自己的手脚.十月革命胜利后不久,他在《怎样组织竞赛?》一文中强调:“现在一切都在于实践,现在已经到了这样一个历史关头:理论在变为实践,理论由实践赋予活力,由实践来修正,由实践来检验.”他喜欢引用歌德的话说:“我的朋友,理论是灰色的,而生活之树是常青的.”(《列宁选集》第三卷第398页)列宁一贯坚持按照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路线指导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他经常教导教育战线的干部,办教育要有实事求是和实践的精神,他自己就是以这种精神办教育的光辉典范.今天,重温列宁的教导,对于在教育战线上深入开展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总结我们的经验教训和贯彻“八字”方针,是有助益的.  相似文献   
7.
“四人邦”从“两个估计”出发,肆意歪曲列宁关于“学校应当成为无产阶级专政的工具”的提法,搅乱了人们的思想,给教育事业造成了严重的损失.深入揭批“四人邦”,正确领会列宁教育思想的精神实质,对于更坚定地全面贯彻毛主席提出的教育方针,使教育更好地为新时期的总任务服务,是很必要的.列宁在一九一九年初提出:“在国民教育方面,俄共给自己提出的任务是:把一九一七年十月革命时开始的事业进行到底,把学校由资产阶级的阶级统治工具变为摧毁这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基本理论.研究者历来分歧颇多.研究这一学说不仅有重要的理论价值,而且对于两个文明建设特别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贯彻教育“三个方向”,具有重大的实践意义.几年来,《教育研究》等学术刊物发表了不少讨论这个问题的论文,读后得益非浅.但也感到还有几个问题值得进一步研究,诸如人的全面发展究竟是指什么?包不包括精神、道德方面的发展?怎样理解人的全面发展的实现过程?对上述问题的不同回答,又同人们据以研究的理论与方法密切相关.本文拟就上述几个问题谈点粗浅意见.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