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教育   12篇
信息传播   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正最近几天,梦梦的奶奶总是头疼。帮奶奶按摩头的时候,梦梦忽然发现自己的目光穿透了奶奶的头骨,看见了奶奶大脑里有个肿瘤,他急忙喊爸爸:"爸爸,奶奶大脑里长了肿瘤!"爸爸跑过来,问:"怎么可能?你是怎样发现的?"看着爸爸疑惑的神情,梦梦就把事情简单叙述了一遍。话音未落,爸爸就说:"你是不是《西游记》看多了,胡思乱想编出来的?"梦梦眼珠一转,忙对爸爸说:"爸爸,我们去医院给奶  相似文献   
2.
西西: 一年前,我从公司辞职,因为那份工作已经成了我的困扰,升迁无望,也无意义。 周围的好友和同事移民的移民,留学的留学,我有些焦虑,最后终于下决心了断。  相似文献   
3.
李子勋 《家长》2010,(1):11-13
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孩子会把崇拜的目光从父母身上移开,并对父母的权威进行挑战。要挑战父母的权威,就必然有一个力量支撑他,于是,影、视、’歌等领域的一些明星自然就成为孩子的精神寄托,追星也就产生了。  相似文献   
4.
因为人是一种社会性动物,所以孤独是人类的一种自然属性.就像动物要分群居和独居动物一样,群居动物必定会害怕孤独,而独居的动物喜欢孤独.我们可以把猫科动物与犬科动物作比较,猫科动物(狮子除外)差不多都是独居的动物,所以流浪的猫可以生存得很好,流浪的狗却死得很快.美国的自然科学电视节目,拍摄到深山的一只老虎(猫科),它独自生存着,自得其乐.  相似文献   
5.
李子勋 《山东教育》2005,(27):61-61
一般情况下,我们认为5岁孩子出现的行为问题,最大的可能是父母与孩子的互动中存在信息误解,某些不当行为被父母无意识强化的结果。比如,5岁的孩子不喜欢父母忙自己的事,不怎么在意他;而当他犯了一个错误的时候,父母立即增强了他的关注。为了让孩子改变而增多对他的表扬和爱,结果反而使孩子犯罪的冲突增加。  相似文献   
6.
一位妈妈的困惑 最近发现女儿有一个问题,她每天早晨起来,待在洗漱间里半天都不出来,一开始我很担心,以为她在里面是不是有什么事,后来有一次当我推开门的时候,发现她一直在镜子前面对着镜子微笑,做各种表情,给自己梳各种各样的发型.早上上学的时间非常紧张,她在镜子前面还这么浪费时间,我非常生气,当时就训了她.可是并没有奏效,一个月以后,她在书房里看书,我推门进去给她送牛奶,发现她正对着镜子咧着嘴笑,不知道她在干什么. 我非常担心,是不是女孩子进入青春期都会这样?我做些什么能让她把注意力转移到学习上而不是自己的形象上呢?  相似文献   
7.
说到双亲对孩子的教育,我就想起一个故事叫“临江之麋”。讲一只小鹿从小与几只小狗做伴,在它看来狗是一种友善的动物。长大以后,主人带它重返森林,回归自然。不久,它遇到几只猎狗,儿时的记忆让它自然地把狗看成是朋友,结果惨遭厄运。  相似文献   
8.
奥地利著名作家恩斯特·杨德尔的《第五个》展现了儿童情绪与认知的特征,一种以感性为主导,略带神秘与未知、恐惧与兴奋、孤独与渴望并存的情绪形式。这样的情绪形式是生命的心智原型。心智原型按心理学家荣格所述,是由生命的无数意识经验积攒而来,并以集体无意识的形式在人类延续着。尽管一个个小动物获得新生般从关着门的,黑漆漆透着灯光的小屋子里走出来,那个断了鼻尖的  相似文献   
9.
正生命是大自然的产物,生命本体蕴含着巨大的自然信息,唤醒这些能力需要孩子到大自然中接受自然的信息刺激。小宝宝从妈妈身体里出来的时候,迎接他的本应该是大自然的日月、山水、青草与花香的气息,阳光与轻风的抚慰。我们该如何帮助孩子从婴儿期开始就打开五感,拥有明亮的眼睛、灵敏的感觉呢?  相似文献   
10.
每逢年底走亲访友,"熊孩子"成了一种令人闻风丧胆的物种。这些"熊孩子"常常给亲朋好友家带来"天下大乱"甚至"严重伤害",令对方要么碍于面子忍气吞声,要么撕破脸皮对簿公堂。基于这种现状,有保险公司推出了"熊孩子保险",保赔孩子惹祸造成的损失。有人说"熊孩子"现象折射一个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