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教育   13篇
  1997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7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关于晋国史上唐改国号问题,去年我们在写给《晋阳学刊》的一篇文章中尝说它并非因燮父作宫晋水而得名,唐改国号的真正原因仍是一桩疑案。对于这种史传失载的问题,诚不易一论而定,然悬而不决终是憾事,今进一解,或可提起大家的注意。出现较早的晋字有如下各形:“(?)”(《铁云藏龟拾遗》一三·一)、“(?)”(《甲骨文编》)、“(?)”(《格伯  相似文献   
2.
晋国的农业     
恩格斯说:“农业是整个古代世界的决定性的生产部门”。西周初年的晋国,在从事农耕活动方面,具有两个得天独厚的便利条件:第一,吉唐人居住的“大夏之墟”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到晋国建国时,这个地区已经历了许多世代的开发。论自然条件,不仅为“荜路褴缕,以启山林”的荆楚之国,或“断发文身”以因民俗的吴越之国望尘莫及,就是地多斥卤,不得不以工商之业,鱼盐之利为国计民生的齐鲁也不能与它相比  相似文献   
3.
春秋战国之际的赵简子、赵襄子父子,在将近一个世纪的政治生涯中,建立了不可磨灭的丰功伟绩,被后人称为“简襄功烈”。赵简子名鞅,号志父。他的祖父就是历史上有名的赵氏孤儿赵武,执致二十年左右,父亲赵成未曾执政,曾任过上将军,他年轻时就袭爵为卿。从公元前517年算起到公元前458年病故为止,在政治武台上活跃了六十个春秋。儿子赵襄子继承他的事业,到公元前425年病故为止,也超过了三十三个春秋。从公元前517—425年这九十多年,正是我国历史上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的伟大变革时代,简襄父子又是具有开拓精神的改革者。中央集权制封建社会的建立,可以说简襄开其端,魏文侯秦孝公踵其后,秦始皇总其成。“简襄功烈”可谓大矣!  相似文献   
4.
柳宗元的历史地位柳宗元是我国唐代坚定的政治革新家,著名的唯物主义思想家,也是杰出的文学家。柳宗元的贡献是多方面的。他在宦官专权、藩镇割据、政治腐败的黑暗时代,敢于坚持革新,以“根据具,言人所不敢言”(陈衍《石遗室论文》卷二)的斗争精神,为实现自己的理想“大中之道”,进行了不懈的努力。他的这种精神与成就,对他以后的进步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都有深远的影响,在我国历史上有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勇于前进的“狂人”柳宗元,字子厚,山西省永济县人。公元773年(唐代宗大历八年)出生于当时京城长安(今西安市)一个中小官吏家庭里。他的远祖曾有几个人当过宰相,后来逐渐衰落,到他祖父时,最高职务是个县令。  相似文献   
6.
春秋战国之际是我国古代社会的一大变局,西周封建论者认为它是由封建领主制到地主制的社会变革,春秋战国封建论者认为它是由奴隶制向封建制转变的时期,而秦统一封建论者则认为它不过是由奴隶制的衰落走向彻底崩溃的时期,因此关于春秋与战国这两个历史时期的具体年代界限也提出了以下的六种看法:一,战国起于公元前481年。宋代吕祖谦的《大事记》就从这年开始,杨宽先生新版《战国史》也以此年为叙事之始,周谷城先生则后推一年以公元前480年算起;二、战国起于公元前475年。司马迁《史记·  相似文献   
7.
我校晋国史研究室李孟存、常金仓同志所著《晋国史纲要》一书,共十六章,二十万字。山西人民出版社已列入今年出版计划,即将发稿,本刊先选登若干章节,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8.
唐尧是和合文化的源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和合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其概念范畴虽然出现在春秋战国时期,但源头应在陶尧时期。人与天、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共处”,是耜耕农业普遍推广的产物  相似文献   
9.
晋国的军制     
晋国庞大的武装力量分为车、徒二种。武公代翼后,周厘王正式任命他“以一军为晋侯。”大约西周时期,晋国的车兵,仅止一军。公元前633年,晋文公为了争霸诸侯而“作三军”,分为中军、上军、下军,递相统属。公元前629年,晋军蒐于清源“作五军”,在中、上、下军外,又添上、下新军。公元前621年,由于赵衰、栾枝、先且  相似文献   
10.
孔子与晋国     
孔子是春秋末年的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周游列国14年,所到之国有卫、曹、宋、郑,陈、蔡,楚等国,却从未入晋。有一次试图入晋,却中途而返,原因何在?本文不仅揭示了直接的浅层原因,而且通过孔子对晋国的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评价中,探析了其思想文化不同的深层原因。晋国是法家的策源地,孔子是儒家的创始人,其思想差异之大不言而喻,因此,孔子周游列国不入晋就不是偶然的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