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教育   8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1.
新媒体在大学生学习和生活中的广泛运用给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的教学带来了很大的挑战,也对思政课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使思政课真正成为大学生真心喜爱、受益终生的课程,必须通过加强对教师的理想信念教育和新媒体培训,加强思政课教师的队伍建设。  相似文献   
2.
中国传统文化是伦理型文化。它所蕴含的中国传统美德和民族精神,是我们在新时期进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重要思想养分。该研究在调查分析大学生荣辱观现状的基础上,通过课上和网上教学,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邓小平是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是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核心人物。他继承发展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伴随着政治体制和经济体制的改革,把党和国家领导体制的改革推进到一个新阶段,使我国  相似文献   
4.
天津市乡土资源内容丰富,是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不可或缺的素材。利用乡土资源进行教育、教学,既可增加教学体系的实感性,也能增强学生的亲切感,提高教学的说服力、实效性。  相似文献   
5.
一、问题的提出 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进入新的发展时期,江泽民总书记在中央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以马克思主义的远见卓识,提出了当前直接影响干部群众思想活动的四个重大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概括为四个"如何认识",即如何认识我国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如何认识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如何认识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实践过程中对人们思想的影响,如何认识当今的国际环境和国际政治斗争带来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关于保证高校考试质量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考试是整个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是检验学生学习效果和教师教学水平的必要手段,本文通过总结分析高校考试现状及其特点,认为保证考试质量不仅是学生自身的问题,学校也应该加大教学改革力度,双管齐下,方能更适应素质教育的发展要求。  相似文献   
7.
高校“两课”(即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和思想品德课)是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和品德教育的主阵地和主渠道。在探索如何增强“两课”教学实效性的过程中,我们注意全面落实中宣部、教育部《关于普通高等学校“两课”课程设置的规定及其实施工作的意见》中的改革新方案,使“两课”教育教学为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更好地发挥作用。并在“两课”教学中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坚持教学改革,坚持教书育人,坚持以科研促教学,不断改善教学条件,提高教学实效,在以邓小平理论为主要内容,增强课程的思想性、系统…  相似文献   
8.
根据党中央决定,由中宣部、教育部联合颁发的高校“两课”改革新方案,与原课程设置相比,一个具有重大意义的变动是将“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课改为“邓小平理论概论” 课(以下简称“概论”课)。高质量地进行“概论”课的教学,使“概论” 课成为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新课程体系的一门主干课、重点课,既是高标准地贯彻中央关于“两课”改革新方案的关键,也是广大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努力实现的目标。为此,全国各高校党委都高度重视“概论”课的教学工作并进行了认真研究与探索。经过几年的实践,一些最早开设此课的院校积累了不少经验,初步形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