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0篇
教育   19篇
  2006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过程是什么呢?过程就是事物空间的延伸和时间的持续的变化(如进、退、升、降等)形态。据此考察语文教学的过程,就是要搞清楚:1.围绕着教学目标,教师应该给学生学语文的广度和深度作一个怎么样的界定。这个语文学习上的空间延伸问题,对于许多语文教师来说,恐怕是一笔糊涂帐。如果要问:“一学期教了一册课本,你引导学生掌握了哪些语文知识和能力?”可能没有多少教师能作一个明确、概括的回答。可见语文教学过程的空间延伸存在着极大的盲目性。2.教师应当通过哪些步骤去引导学生达到广度上和深度上的要求。这个语文学习上的时间持续问题,对许多语文教师来说恐怕也是茫然无知的。这也难怪,既然在广度和深度上的目标都  相似文献   
2.
张扬灵气,抑止匠气,是保证语文教学成功的语文教学之道。中学里有那么多的课程,惟独语文这门课程是以灵活气为主的。灵气是什么?灵气就是基于文章创造主体的内心世界、品格个性而把要表现的客观事物和文章创造主体的情思、美  相似文献   
3.
启发式教学是为了引导学生开动脑筋,积极思考,不断尝到突破难关、解决问题的乐趣,从而培养探索、发现、创造的能力。初中语文课启发式教学要达到这样的目的,就必须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进行。初中语文课应该怎样按照学生的年龄特征进行启发式教学呢?  相似文献   
4.
罗易,广东新会县人,中共党员。一九五四年生。一九七四年起任广东实验学校教师。一九八二年起被选为广州中学语文教研会理事。现兼陕西师大全国语文命题研究中心副秘书长、广州《语文月报》编辑,并受聘为《语文教学通讯》社外编辑。近年来发表论著共二十四万字。  相似文献   
5.
当前,“主体主导说”(即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在中小学已经得到了广泛的认可,成为指导教师课堂教学的基本原则。本文试图阐释“主体主导说”并非科学论述。“主体主导说”的理论根据是:教学是一种认识活动,教学过程就是学生认识真理、获得真理的过程;学生是认识的主体,教师对学生这个认识主体起主导作用,所以教学过程必须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这些“理论根据”站得  相似文献   
6.
语文课标写进了“体验”这一重要的认知理念,这个前所未有的举措,对于让教师启发引导学生学好语文具有重大意义。中小学各门课程中语文最需要“体验”,若“体验”缺席,语文教学效果必然大打折扣。  相似文献   
7.
语文课堂教学模式建构研究和实践,曾经是语文教学领域风靡一时的热点。恕笔者直言,许多研究和实践,不太符合学理,因而有导致劣化的趋势。为此,必须遵循学理,优化语文课堂教学模式。什么是课堂教学模式?人们已经给出了种种定义,不过还没有众皆认同的定论。现笔者试图把课堂教学模式定义为:课堂教学模式是表现为具有学科特点的内容和形式相统一的整体性,因而能够成为课堂教学中教师教、学生学的基本范型。这个定义应该成为建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依据的学理。凭此学理我们可以  相似文献   
8.
语文课堂教学模式建构研究和实践,曾经是语文教学领域风靡一时的热点。恕笔者直言,许多研究和实践,不太符合学理,因而有导致劣化的趋势。为此,必须遵循学理,优化语文课堂教学模式。什么是课堂教学模式?人们已经给出了种种定义,不过还没有众皆认同的定论。现笔者试图把课堂教学模式定义为:课堂教学模式是表现为具有学科特点的内容和形式相统一的整体性,因而能够成为课堂教学中教师教、学生学的基本范型。这个定义应该成为建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依据的学理。凭此学理我们可以  相似文献   
9.
一、新的观念:让语文教材成为制约语文教学过程的动态系统要编写语文新教材,首先必须搞清语文教材的本体。如果不搞清楚语文教材的本体就去编语文教材,是难以编好的。语文教材的本体是什么呢?以笔者的孤陋寡闻,好像还没有人提出和回答这个问题。笔者认为:语文教材的...  相似文献   
10.
考试和人才培养存在着极为密切的关系.用培养人才的标准来划分,考试有两种类型:一种是鼓励死记硬背的考试,一种是着眼于发展创造能力的考试.前者不利于人才的培养,后者有利于人才的培养.我们要培养人才,就必须在考试中摒弃死记硬背,发展创造能力.培养创造能力的考试是一种怎么样的考试呢?首先,应当引起学生对考试的浓厚兴趣。没有兴趣是无法培养创造能力的。有一家杂志发表了报道杨振宁教授从事科学研究事迹的文章,其中一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