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9篇
  免费   0篇
教育   32篇
科学研究   3篇
信息传播   5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1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6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看金庸武侠小说很受启发。大凡学武者,最常用的办法是先拜师,一招一式地学习拳法或刀剑之术,而练到上乘功夫就会抛掉招式,得心应手地与敌搏斗,到了无招无式之时,也就达到了武学的至极境界。当然,这都是经多年勤学苦练、融会贯通之后的结果了。新闻写作也是如此。记得初做记者的年代,每有新闻素材,就先考虑运用什么形式去写作,消息?通讯?调查报告?特写……而这种写作形式的选择,往往花费一番脑筋。后来当记者年岁多了,实践经验丰富了,每遇新闻采访,就可以省去这方面的心思,随手便能确定写作形式。所以,新闻写作的形式无定…  相似文献   
2.
14年前,我采写了一篇题为《胡耀邦的最后七天》的长篇通讯,由于我当时并未完全搞明白的原因,这篇原计划发新华社通稿的稿件没有发出,只在发往海外的《?望》周刊海外版上登了一下。1989年4月15日清晨,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胡耀邦同志逝世,这一噩耗震动了海内外,使亿万人民异常悲痛,海外有些媒体趁机散布了一些有关胡耀邦同志死因的谣言。为了澄清事实,也是为了将耀邦同志辞世的具体情况告诉我国人民,新华社社长穆青决定由新华社记者采写一篇有关耀邦同志从发病到最后逝世这7天治疗过程的稿件,供国内各报台采用。穆青同志把这任务交给了我,并…  相似文献   
3.
粉碎“四人帮”之后 ,我有幸作为国家通讯社采访中央新闻的主力文字记者 ,接触和采访了当时中共中央几乎所有的领导同志和国家各个方面的负责人、各民主党派负责人以及社会各方面的头面人物。使我至今感念和敬仰的长辈之一 ,就是叶剑英元帅。叶帅是我党历史上关键时刻屡立奇功的儒帅 ,也是一位居功不傲的仁厚长者。据说 ,毛泽东主席曾用“诸葛一生唯谨慎 ,吕端大事不糊涂”的话称赞他。由于年龄和时代关系 ,我所接触和采访的叶帅 ,已是80多岁高龄的老人。这位老人家的几件事一直铭记在我心头 ,当时不便写成新闻公开报道 ,现在把当年采访的…  相似文献   
4.
肩负着承前启后、继往开来重大历史使命的党的十四大,是在关键时刻召开的关键性的会议,是一座历史的里程碑,意义十分重大。客观、准确、充分地宣传好这次会议,是新华社义不容辞的负任。而如何在新闻竞争日益激烈、报道任务十分繁重的形势下体现出新华社的特色和水平,成了我们必须正视的问题。十四大既为我们提供了大显身手的舞台和机遇,也是对我们的一次严峻考验。在这次会议期间,由于一些特殊的原因,记者的采访报道的难度较大。但参加报道工作的国内部十几名编辑记者怀着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工作热情,克服种种困难,争分夺秒,夜以继日,采写了大量稿件。据统计,从10月10日到19日的十天时间里,国内部十四大报道组共采写各类稿件近200篇,另外,还有数十篇专稿、广播电视新闻稿件。在如此短的时间里集中播发这样多的稿件,为近年来我社国内报道所少见。稿件形式多样,既有消息、通讯、特写、专访、侧记,也有综述、述评和长篇通讯,受到报纸的广泛欢  相似文献   
5.
粉碎"四人帮"之后,我有幸作为国家通讯社采访中央新闻的主力文字记者,接触和采访了当时中共中央几乎所有的领导同志和国家各个方面的负责人、各民主党派负责人以及社会各方面的头面人物.使我至今感念和敬仰的长辈之一,就是叶剑英元帅.  相似文献   
6.
什么是通讯式的消息?顺名思义,就是看起来像通讯的消息,也可以说是用写通讯的形式写的消息.通讯式的消息,我有时也叫它消息式的通讯,也就是用写消息的办法写通讯,这种通讯看起来很似消息.这就是我对这种新闻体裁的"土解释"、"土定义".  相似文献   
7.
19中南海采访漫忆90年4月4日 ,首都及全国各地报纸都在头版重要位置 ,以花边镶嵌刊登了一篇非常简短的新闻特写———《江泽民回座位》。现把这篇连标点符号计算在内仅230多个字的特写原文照录如下 :江泽民回座位1990年4月3日下午 ,人民大会堂。七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第五次大会主席台。大会正在准备选举国家军委主席和补选七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当大会再次核对出席会议人数准备分发选举票时 ,计票工作人员发现台下会场里有位代表不在自己的座位上坐 ,便说 :“有一位代表没有坐到自己的位子上 ,请这位代表赶快回到自己的座…  相似文献   
8.
记得有人说过这样的意思 :什么叫新闻记者?新闻记者就是肩负着广大读者的重托 ,利用自己的新闻职业和条件 ,把自己看到、听到的而读者所不知道的事情写成新闻 ,向广大读者汇报的人。从某种意义上讲 ,我是赞成这种说法的。但是 ,新闻记者又不是有闻必录 ,不是留声机、传话筒 ,他必须选择现实生活中 ,那些新近发生的、正在发生的或者将要发生的 ,对人们的生活或工作有启迪作用的事实加以报道 ,必须既快且准地把事实真相展现出来 ,使新闻作品导向正确、格调高雅、写作讲究、可读性强 ,这样的记者 ,才有可能受到广大读者的欢迎。要达到这个要求…  相似文献   
9.
近 日 ,有位朋友送我一盒湖北红安卷烟厂出品的“闯爷”牌香烟 ,并说这是李先念家乡为纪念先念同志取名的高级精品香烟。由此 ,勾起了我对先念同志诸多往事的回忆。湖北红安县是李先念同志的故乡 ,是中国革命的摇篮之一 ,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的发祥地 ,听先念同志在世时与人聊天谈到 :1955年人民解放军授衔时 ,红安县籍的将军有100多位 ,被誉为将军县。但对以香烟纪念先念同志的说法 ,我将信将疑。一来 ,这种说法只是朋友随口而言 ,只能姑妄听之 ;二来 ,据我多年采访活动的见闻 ,先念同志不吸烟、不喝酒。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期的…  相似文献   
10.
为 了纪念伟大领袖毛泽东主席诞辰85周年 ,我国新闻出版界于1978年下半年组织了一次新闻出版活动。我作为新华社国内部政治组的记者 ,有幸参加了这次采访 ,写出了两篇纪念毛主席诞辰85周年的报道 ,第一次在公开报道中 ,把毛主席从“神”还原为人 ,把伟人和凡人融为一体。报道播发后全国各大报纸都在重要版面刊登 ,还被收入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纪念文集中。回想起来 ,那是一次不寻常的采访活动。说它不寻常 ,是指当时的情势而言。那时 ,毛主席逝世刚两年 ,也正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夕。随着全党、全国揭批林彪、江青两个反革命集团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