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教育   6篇
  1993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一斯大林农业集体化理论的内容列宁在长期革命实践中,特别是十月革命后的革命实践中,对小农占多数的俄国如何巩固工农联盟,如何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问题提出过种种设想并制定了具体政策。这就是以其名著《论合作制》总其大成的农业合作化理论。合作社运动不是无产阶级的独创,它早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就已存在和流行起来。在俄国  相似文献   
2.
俄共的土地纲领,是依据马克思主义原理,结合本国情况制订和不断修改的。每个阶段的提法,都围绕党的总任务。在短短十余年间,俄国经历三次革命。俄共的土地纲领,也由促进民主革命深入到领导民主革命进程,再到取得社会主义革命胜利,最后是巩固社会主义政权和进行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由于三次革命几乎是连续发生,俄共在农村的根基又素来不深,故其土地纲领自相矛盾之处累见不鲜。它留给后人的,不是一成不变的模式,而是所揭示的规律。  相似文献   
3.
正确处理兄弟党之间的关系是当代国际共运的重要问题之一。它不仅影响着兄弟党之间的关系,而且也影响着社会主义国家间的关系和国际共运的发展。邓小平同志在《处理兄弟党关系的一条重要原则》一文中所提出的独立自主的原则,是在总结国际共运中正反两方面的经验之后提出的。这一正确原则的贯彻执行必将对国际共运的进一步发展产生积极而又深远的影响,现就自己学习的一点粗浅认识陈述如下,希望同志们批评指正。1948年2月马克思主义诞生以后,无产阶级才由自发的斗争进入到自觉的斗争。也就是  相似文献   
4.
尼·谢·赫鲁晓夫是苏联继列宁和斯大林之后的第三代领导人。他对苏联的对内和对外政策进行过大胆的改革,提出过不少标新立异的措施。当然,他和历史上所有改革者一样,其改革决策有成功之举也有失误的败笔。二十多年来,对赫鲁晓夫的改革,褒贬皆有。这种情况也是正常的,因为千秋功罪不是一下子就可以评说清楚的。前些年,基于我党当时对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认识,以及那时的政治气氛,对赫鲁晓夫的所作所为持完全否定的态度,他被冠之以“现代修正主义的头子”。我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随着振兴中华、实现四化及广泛的改革运动的开展,我们对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认识也进一步深化了,对赫鲁晓夫当年的内外政策自然会产生新的认识,需要重新进行评价。本文只就赫鲁晓夫的和平共处思想,陈述一点浅陋的意见,敬请同志们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5.
苏联是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它在以列宁和斯大林为首的布尔什维克党的领导下,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苏联的具体革命实践相结合,在各条战线上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就,积累了许多经验(包括失败的经验)。这些成就和经验大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  相似文献   
6.
《论粮食税》一文是列宁的著名著作之一。在文章中,列宁把马克思主义关于过渡时期的原理同俄国的具体情况相结合,为俄国无产阶级和布尔什维克党提出了一整套从资本主义过渡到社会主义的方针、政策和措施,这就是俄国革命史上的新经济政策。列宁当年所生活的俄国和解放前的中国在社会制度上有很大差异,但两国的社会特点却有不少相似之处。如长期的封建专制制度统治下遗留不少封建残余,资本主义制度不甚发达,农业落后而小农又在居民中占优势,等等。这些特点是无产阶级政党在制定政策时必须充分估计的因素。列宁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