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教育   6篇
信息传播   2篇
  2024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略论镖局     
学术界有关镖局产生的时间尚未形成较为一致的观点。镖局的产生既是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也与社会环境的恶劣有关,同时与官府、豪绅及其他包括秘密组织在内的社会各界保持了密切联系。镖局产生的时间应该不会晚于明代中后期,20世纪二三十年代后逐步衰落。某种意义上可以说,当代的保安组织就是适应了时代需要的翻版镖局。  相似文献   
2.
条约文本与实践的互动,提供了观察近代中国主权丧失的新视角。鸦片战争之后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是上海港引水权丧失的法理基础。基于条约文本之上的不对称性实践,才是引水权丧失的持续动因和深层内容。但后人往往忽略这种互动,误将“文本”当作历史。  相似文献   
3.
<正>关于中文学界“全球本土化”的概念史研究趋势,以及孙江教授《人种:西方人种概念的建构、传布与解构》(以下简称《人种》)这部新著的学术特色,笔者主要针对此项工作的学术背景,结合个人从事相关研究的实践,从学术旨趣、学术特色和学术价值等方面,谈谈概念史对于深化思想文化史研究的可能意义。  相似文献   
4.
青年孙中山有着在青年时代特有的想像气质,不能完全以成年孙中山大义凛然、目标明确、志向坚决的革命家形象来投影。本文即欲通过对1895年广州起义之再探,发覆钩沉。1895年前后,革命的社会条件尚不具备,但孙中山捕捉到了一些隐约可见的新动向,并欲将其提前引爆。此时他只有革命的理想,还未形成成熟的革命思想。他为广州起义设计的方案亦不无粗疏、大意和主观臆断。这次举事只是一次纸上谈兵的“头脑革命”,但却促成了孙中山个人身份的根本变化,使他从醉心于革命的想像者,逐渐转变为真实的革命者。(原载《社会科学研究》(成都),2005.1作者)青…  相似文献   
5.
辛亥革命是在中华文明面临数千年未有之挑战、传统应对方式失效的情况下应运而起的,确立了中华文明现代转型的方向。孙中山与辛亥革命,孔子与儒学的创立,以及秦始皇与大一统帝制国家形态的创建,构成了中华文明发展史上的三大瞩目现象。  相似文献   
6.
以杜赞奇的《文化、权力与国家》一书为例,评析了历史学领域中新兴的文化研究取向的特色与不足。该书采用的时新的文化分析思路,源于历史学与后现代思潮及象征人类学的联姻。在分析传统中国国家与乡村社会之间的关系,以及这种关系的现代化变迁时,这一思路显示了独到的阐释能力,从而揭示了中国近代政治现代化进程当中极少为人注意的负面效果,也为中国学者提供了启鉴。同时,这种文化研究取向也留下了三个有待进一步讨论的问题,即文化阐释与理论模型建构的关系、经济因素与文化变迁的关系以及国家政权内卷化在文化时空上的差异。  相似文献   
7.
《中国引水总章》及其在近代中国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恭忠 《历史档案》2000,71(3):103-106,112
1867年制订、试行,并于次年修订颁行的《中国引水总章》,不仅在长达60多年里决定了中国引航业的基本框架和运行机制,而且对近现代中国的航运经济、港口发展、军事、国防和外交,都产生过深远的影响。对于这份章程,史学界一直缺乏深入的研究,本文根据有关史料,对其作一初步介绍。  相似文献   
8.
孙中山先生葬事筹备处述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恭忠 《历史档案》2006,(1):119-124
在现代中国历史上,孙中山先生葬事筹备处(以下简称葬事筹备处)是一个非常特殊的组织。它只存在了4年时间,因而以往学者对此向未注目。后人亦知之甚少。但在现代中国政治和文化史上,它却扮演了不可忽视的角色。从1925年孙中山逝世到1929年最后安葬,这4年间,葬事筹备处一直是主管孙中山丧葬事宜、负责修建中山陵的主要机构。其中,以1927年4月国民政府迁都南京为界。葬事筹备处的组织结构,及其与国民党中央的关系,又呈现为前后两个不同的阶段。葬事筹备处这段短暂的历史,贯穿着国民党人在动荡和混乱中营建统一的精神权威的努力;其组织结构和职权的变迁,则从微观角度具体见证了国民党体制内权力从涣散到整合,直至形成新的权力结构的过程。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