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教育   11篇
  2011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素质教育的宗旨是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创造思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是教育工作的核心,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点和基础,新教材中添加了不少的语言清新优美、内容丰富有趣的文章,这给我们新时  相似文献   
2.
李成泉 《山东教育》2011,(10):13-14
随着《国家中长期教育发展与改革纲要》的颁布实施,我国教育事业进入了快速发展、内涵发展、跨越发展时期。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不能只停留在议论上,我们应该拿出具体的行动。  相似文献   
3.
品德与社会课程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在小学 3~ 6年级开设的一门综合课程。作为一门新课程决不是换一本教科书了事 ,重要的是课程理念的更新。品德与社会课程倡导的基本理念主要体现在 :把握课程性质的融合性、综合化 ;强调学习背景的生活化 ;突出为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为宗旨的公民性。上述三方面的基本理念可以说是《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的三块基石 ,正确把握和理解这三方面基本理念对于我们全面领会《课程标准》精神、组织编写好《品德与社会》教材和今后教育教学改革实验都将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4.
《义务教育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课程标准》)已于2002年5月28日正式颁布,并于今年秋季在各个实验区进行实验。因此,如何正确理解和把握《课程标准》中关于《品德与社会》课程的性质、理念、目标等都是至关重要的。本文试就《品德与社会》课程所倡导的新的课程理念谈点体会。一、《品德与社会》课程倡导融合性、综合化自20世纪80~90年代起,世界各国课程改革的普遍趋向是课程的融合与综合化。综合化的课程是把若干相邻学科内容加以筛选充实后,按照新的课程体系,根据基础教育的特殊功能、现代素质教…  相似文献   
5.
《社会》是在小学开设的一门新课程,是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许多教师那是在过去教其它学科之后转向社会课教学或兼课教学,因此教法上很可能自觉或不自觉地沿用其他学科的教法。可以肯定,社会课同其他学科在教法上有一定的一致性,互通性.但因本身知识结构,目的要求与其他学科相比所显示出的不同特点又要求其教法有一定的独特性,这样才能使社会课教学更有利于教学目的的完成,体现教改的思想.社会课教学应遵循四个原则,即把握整体性,加强针对性,强调灵活性,注重实践性.现就我们在社会课教学实践中对教学原则及运用的…  相似文献   
6.
作为一线教师,我对任教的《品德与社会》课程时常感到困惑,主要集中在两点:一是我们如何看待品德与社会课程?二是我们如何实施品德与社会课程?当我拿到张茂聪教授和魏薇教授著的《21世纪中国小学社会科教与学》(泰山出版社2005年4月)这本书,一鼓作气通读了全篇,我豁然开朗了,愿与同行分享之。一、我们如何看待《品德与社会》课程《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在原来小学思想品德、社会、自然、活动等课程的基础上,根据培养现代社会公民综合素养的需要,确定课程功能,在先进教育理念的指导下设置的一门综合课程。当前,对这门课程的认识有一些分歧,有人…  相似文献   
7.
《品德与社会》课程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在小学3— 6年级开设的一门综合课程 ,是小学课程综合化的重要体现。《义务教育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实验稿 ) (以下简称《课程标准 ) )已于 2 0 0 2年 5月 2 8日经教育部正式颁布 ,并于今年秋季在各实验区进行实验。因此 ,如何正确理解和把握《课程标准》中关于《品德与社会》课程的性质、理念、目标等都是至关重要的。本文试就《品德与社会》课程所倡导的新的课程理念谈点体会。一、《品德与社会》课程倡导融合性、综合化自 2 0世纪 80— 90年代 ,世界各国课程改革的普遍趋向是课程的融合与…  相似文献   
8.
作为校长,为更好更快地适应教育发展的需要,应该义不容辞地肩负起时代赋予的使命,不断加强自身的修炼,努力提高自身的思想素质、业务能力和管理水平。笔者认为,当前校长应该首先明晰的是校长引领学校发展的目标是什么?校长,应该是学校发展目标的筹划者,是学校成员的信念、价值和态度的塑造者。校  相似文献   
9.
图文并茂是九年义务教育小学社会教科书的显著特点,插图在教材中占有相当大的篇幅(教材中的插图约有900幅,平均每册150幅左右)。这些插图形象、生动、直观,在社会教材中或独立承担教材的内容,或为文字教材的重要补充,都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和作用。1.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小学生的注意力不稳定、不持久,且常与情感、兴趣密切相关。生动、具体、新颖的事物比起抽象的概念、定理、文字说明更利于学生兴趣的激发。社会教材中的这些插图,以其鲜明性、直观性、生动性和形象性或形象生动地渲染社会生活画面,或简洁明了地勾勒…  相似文献   
10.
品德与社会课程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在小学3-6年级开设的一门综合课程。作为一门新课程决不是换一本教科书了事,重要的是课程理念的更新。品德与社会课程倡导的基本理念主要体现在:把握课程性质的融合性、综合性;强调学习背景的生活化;突出为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为宗旨的公民性。上述三方面的基本理念可以说是《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的三块基石,正确把握和理解这三方面基本理念对于我们全面领会《课程标准》精神、组织编写好《品德与社会》教材和今后教育教学改革实验都将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