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教育   15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当今,信息技术教师普遍认为自己在学校中的地位不高、待遇与其他教师有别、角色混乱,致使自己工作没有激情、职业没有认同感,缺少明确的奋斗目标与方向,倦怠地生活在迷茫和痛苦中。作为一名普通的信息技术教师,对此我深有体会。但我们身边  相似文献   
2.
为回答学科素养如何在教学中落地的问题,本研究创造性地提出了"强素养""重分类""筑路径"的微观化教学设计思想,即知识类型是教学活动设计的逻辑起点,不同类型的知识需要不同的学习活动以促进学生的认知发生,帮助他们达成预期的素养目标。其本质有三层含义:一是知识根据其属性进行分类,融合在活动设计中,表现出其"微"的形态,如事实性知识、概念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和元认知知识;二是学科素养持续形成于活动过程中,一系列的活动实施表现出的"微"路径,如文本体验活动、意义抽象活动、过程操作活动和思维加工活动;三是"微观"操作追求知识的精准分析、活动的高度匹配与目标的高效达成,"无数"的"微"实施才能建构起学生的学科素养体系。  相似文献   
3.
Windows、Word、Excel、Power Point、Photoshop、Flash、Front Page……我们的课堂无时不刻地充满了技术的力量,散发着技术的味道,弥漫着技术的信号。但是,除了这些技术本身,课堂上还有些什么?我们一直在教这些技术,学生究竟学到了什么?我们可以追问,当下的信息技术课堂是不是过于注重了技术本身而非技术本源,是不是过多地  相似文献   
4.
最近,笔者走进农村中学,观摩了一系列信息技术公开课。在这些公开课中,有两个教学插曲使我感同身受,但也产生了思想上的困惑。  相似文献   
5.
本课选自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中学信息技术》第五册第九课《数码照片后期处理》。  相似文献   
6.
7.
"问得好即教得好。"课堂提问的核心意义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的学习思维和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还可以即时检查已达到的教学效果。在教学设计与实施的过程中,我们应灵活运用好提问的"四度"策略。即角度:明确目的,分类提问;精度:围绕任务,精心设问;梯度:分清层次,循序渐进;活度:抓住生成,机智应对。  相似文献   
8.
深度学习旨在培养学生“成为未来社会历史实践的主人”,“是形成学生核心素养的基本途径”。杭州市富阳区永兴学校初中部以课堂教学为载体,从其微观设计、单元设计和项目化学习三个视角对深度学习进行了个性化的实践探索:课堂教学的微观化设计从知识分类的视角,通过设计与知识类型高匹配的活动,让学生深度体验知识的发生过程;单元设计从知识结构的视角,通过设计逻辑统整、内在关联的知识层级和目标,让学生经历知识的本质与变式、抽象和具象、迁移与应用;项目化学习通过“设计”真实的驱动性任务,让学生在重构核心“概念”、深度加工知识中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深刻体味知识本身的“意义”与价值。  相似文献   
9.
信息技术教学究竟要留给学生什么?留给学生生命永恒的东西又是什么?作为专业的信息技术教师,这是我们教学时应思考的本质问题或追求的终极目标。本文提出:信息技术教学要真正追求生活的存在——基于生活为生活而教;追求技术的内核——走出为技术而教技术;追求文化的创生——站在技术之上为"生命力"而教。  相似文献   
10.
最近,笔者走进农村中学,观摩了一系列信息技术公开课。在这些公开课中,有两个教学插曲使我感同身受,但也产生了思想上的困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