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教育   2篇
  2005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现代汉语词典》(2002年增补本)对成语“呼之欲出”是这样解释的:“指人像等画得逼真,似乎叫他一声他就会从画里走出来。泛指文学作品中人物的描写十分生动。”其他工具书的解释也大致相同。受词典释义的影响,某些省市的高考模拟卷便把下面两句话作为望文生义误用成语的例子:①我市预防青少年犯罪又有新举措,“少年法庭”呼之欲出。②电视版《河东狮吼》呼之欲出。  相似文献   
2.
稿汇集萃     
自觉对比法产生于50年代苏联、东欧诸国。这派的教学法认为语言是由语音、词汇、语法三要素构成的体系,因此提倡知识→技能→熟巧三段说和“自觉学习”论。这派的学者认为母语对学习外语有很大作用,教学必须通过翻译和对比才能较好地掌握其他国家的语言。我们发现,在教学中运用这种教学法可以收到良好教学效果。中学生由于缺乏语言环境,英语教学实效不理想,因此,在教学中,通过汉语与英语的语法比较,可以促进他们更好地掌握外语语法的特点,避免中国学生常犯的许多错误。例如,英语的词类分十类,汉语的词类也是十类,大多词类有相同点,但也有不同点。如汉语中的形容词可作谓语,在英语中则不行。讲清这一点,可以使学生在翻译时不犯缺成分的错误。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