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教育   10篇
  2014年   3篇
  2011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前我国的法学教育,普遍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高职院校法律类专业的调整,对高职的法学教育提出了特别的要求。因此,必须对高职的法学教育目的、原则和教学方法等问题有一个清楚的认识,这样,才能培养出合格的、适应社会需要的法律人才。  相似文献   
2.
选择合适的教学模式,培养社会所需的人才一直是高职院校研究的重要课题。高职法律教学也必须结合社会需要和学生就业,以层次上高于中专、低于本科,内容上依据正在施行的制定法为理论教学目标;以书记、常用法律文书写作等为技能培养目标;以满足岗位需要且有一定竞争优势为综合能力培养目标;以基层法律工作者为就业目标。根据这一目标定位,应运用结合案例,从立案到结案由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己完成的案例教学模式,并辅之以模拟法庭教学模式,让学生体验不同角色的要求和技巧,提高其职业能力。  相似文献   
3.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不同所有制市场主体的法律地位应该是平等的.随着我国各种经济成分的相互掺杂和国际经济一体化趋势的加强,决定了我国不应过分强调所有制经济的社会性质和国家性质.因此,在经济立法中,重构所有制的成分,更有利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发挥不同经济成分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高职法律教学目标定位与教学模式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合适的教学模式,培养社会所需的人才一直是高职院校研究的重要课题。高职法律教学也必须结合社会需要和学生就业,以层次上高于中专、低于本科,内容上依据正在施行的制定法为理论教学目标;以书记、常用法律文书写作等为技能培养目标;以满足岗位需要且有一定竞争优势为综合能力培养目标;以基层法律工作者为就业目标。根据这一目标定位,应运用结合案例,从立案到结案由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己完成的案例教学模式,并辅之以模拟法庭教学模式,让学生体验不同角色的要求和技巧,提高其职业能力。  相似文献   
5.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不同所有制市场主体的法律地位应该是平等的。随着我国各种经济成分的相互掺杂和国际经济一体化趋势的加强,决定了我国不应过分强调所有制经济的社会性质和国家性质。因此,在经济立法中,重构所有制的成分,更有利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发挥不同经济成分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生态系统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客观基础,我国政府已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治国施政的基本理念上升到战略层面,并建立了一定的制度体系。但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相关法律规定缺失、已经实施的法律法规对生态文明建设保护不足、有些法规特别是地方法规标准不一、生态文明建设保护机制衔接不好等问题日益凸显,使得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生态状况不断恶化,严重影响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生态文明的建设需要一系列法律制度予以保障、落实,构建中国特色的生态文明保障法律体系,需要遵循生态文明建设的国际条约,将“生态文明”入宪,明确环境保护法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基本法地位,规范授权立法范围和监督,建立协调的生态文明保护机制。  相似文献   
7.
道教的教义教理中蕴涵着丰富的自然哲学思想,其中有道生万物的思想,自然整体论思想,众生平等的思想,以及人与自然和谐的思想等等,在人与自然矛盾日益凸现的今天,深入挖掘道教的自然哲学思想,对我们重新审视人与自然的关系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8.
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在经济上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已经成为世界上第二大经济体。毋庸讳言,付出的环境代价也有目共睹。有鉴于此,在发展区域经济时如何避免出现"先污染后治理,再污染再治理"的现象,就成为必须思考的大问题。黄河三角洲作为国家级高效生态经济区,在建设时必须考虑环境保护问题,而环境保护必须有法可依。在立法时需要考量的因素很多,本文认为应从区域立法、处罚方法、公共物品、利益协调、可执行性、社会责任和生态伦理等方面进行考量,以因应科学发展观和绿色GDP的理念。  相似文献   
9.
办学理念是人们对学校办学的理性认识,是学校的灵魂,它不仅支配着领导的办学行为.而且对教职工和学生都具有目标引导和行为激励的功能。新时期的教学研究型大学应以教学作为实现服务社会职能的主要途径,以特色为优势保证学校的生存与发展。  相似文献   
10.
生态系统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客观基础,我国政府已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治国施政的基本理念上升到战略层面,并建立了一定的制度体系。但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相关法律规定缺失、已经实施的法律法规对生态文明建设保护不足、有些法规特别是地方法规标准不一、生态文明建设保护机制衔接不好等问题日益凸显,使得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生态状况不断恶化,严重影响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生态文明的建设需要一系列法律制度予以保障、落实,构建中国特色的生态文明保障法律体系,需要遵循生态文明建设的国际条约,将"生态文明"入宪,明确环境保护法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基本法地位,规范授权立法范围和监督,建立协调的生态文明保护机制。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