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71篇
科学研究   2篇
体育   6篇
文化理论   1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85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后儒对荀子的批评,主要集中在其"性恶论"。荀子论人性的结构,强调人的实存活动及其情欲要求必受制于心知及其抉择之支配,据"心之所可"以规定其实现的途径与行为的原则,由之而获得其正面(善)或负面(非善或恶)的道德价值和意义,而非直接现成地顺自然而行。荀子针对孟子的性善论而言"性恶",其实质是强调人性中本无"现成的善",而非言人性中具有"实质的恶"。荀子善言"类",以为人之类性及理或道规定了其存在之终极目的,故人作为一个"类"的存在,本内在地具有一种自身趋赴于善的逻辑必然性或目的论意义之善性。是以其在政治上并未导致外在强制之说,在道德上亦主张自力成德,而未导致他力的救赎说。其政治伦理哲学的体系,亦由此而获得了一种终始相扣的理论自洽性。人的实存"从心之所可"的人性结构论与目的论的善性说,共同构成了荀子人性论学说的整体内涵。  相似文献   
2.
对于刚刚走上三尺讲台的新教师来说,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将面临许许多多的“第一次”,这许许多多的“第一次”构成新教师专业成长道路上的亮丽风景。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总结出,生物新教师要快速成长,应从十个“第一次”入手,俗话说得好: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相似文献   
3.
处方上常用的符号都是一些表示药物剂量、用药途径以及用药时间的拉丁文的缩写。 1、表示药物剂量的符号 gtt滴、g克、mg毫克、μg微克、ml或cc毫升、IU国际单位、#片,qs适量。 2、表示给药途径及作用部位的待号 或皮下注射、或i.m肌注射、或i.v静脉注射、vgtt或1.vgtt静脉点滴、P.O口服、Pr或E直肠给药、admov敷用、ad usext外用、OD右眼、OL或OS左眼、OU双眼。 3、表示给药次数和时间的符号  相似文献   
4.
孟子所谓人性之善,不仅是一种理论的可能性和逻辑的必然性,而且具有存在性的先天内容。《告子上》第六、七、八章,这里称为孟子"论才三章"。其中所言之"才",是在"与人相近"的好恶之情上呈现人的"良心"或"仁义之心"。良心以"好恶"迎拒事物,必缘境而显现为当下性的种种"端"。孟子举四端为例说明此"端"的逻辑内涵,但所谓"端",却并不局限于"四端"。人心诸"端"既非某种预设性的现成天赋道德情感,亦非某种由积习而成的经验性情感。"端"是人心作为"能、知"共属一体的原初存在方式,在具体境域中的一种当场性和缘构性的必然情态表现。它表明,人心不仅在理性上具有对仁义诸道德规定之"同然",而且在情感实存上内在真实地拥有这仁义,具有实现善之先天的才具。故孟子所谓性善,是一种具有存在必然性的本善,而非仅具某种可能性的向善。  相似文献   
5.
文化乃通一切界而又不限于一界,因此,文化是一种渗透并体现于不同实存领域中的“柔性的”创生力。文化的这种“无用之用”特性折射出了文化发展的功利性。从深层次看,文化的“无用之用”表现为一个由某种地方性和特殊性而不断趋向于不同层级的普世化的展开过程。文化所取义普世化实质上就是文化的“共通性”,由文化的这种“通”性义来重新审视“全球化”,“全球化”进程实质上已铸成了社会发展和人类存在趋向于无节制的“消费性”,而儒家文化的生存节制意识正可对目前“全球化”的过度“消费性”偏向起到补救作用。建设现代意义上的儒学和文化形态必须走出两个误区:1.偏执于文化的普遍性、共时性的层面,而忽略其个性和历时性的意义;2.关注儒学的教化和实践特性和功能的同时,倡导重建制度化的儒学,倡导建立儒教并定为国教。要培育三种文化意识:1.要努力创造儒学的当代形态;2.致力于重建儒学与民众生活的联系;3.注重“以身体道”群体的养成。  相似文献   
6.
高中生物有效教学策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效教学是高中生物教师追求的永恒主题,是提高生物教学质量的必由之路,是实施高中生物新课改的客观要求。结合高中生物教学实例,从教学设计、师生交往、课堂提问、学习方式、教学评价、教学反思、教师合作等方面,对高中生物有效教学的策略进行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7.
在生物学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认识到现代意识教育对人才培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备课时,教师要自觉地,深入地挖掘教材中的现代意识教育因素,寻找渗透点,安排好渗透内容,确定好渗透方式,使学生在接受生物学知识的同时,及时地、自然地接受现代意识教育的熏陶.从而培养出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市场经济需要的高素质人才.那么,在生物学教学中有哪些现代意识教育呢?又怎样渗透呢?本文就此问题,谈谈  相似文献   
8.
正名的目标,指向"兴礼乐"的人伦价值系统重建。但它并非一般所认为的"复周礼"或以周礼矫正现实,而是一种以德性的回复为进路的价值重建。孔子正名论所要求的"言",是有德者必有言,言而世为天下则意义上的言,体现了一种对至善价值的终极性指向。孔子正名,首先落脚于对社会德性及其表征的德目系统的正本清源,对涉及到为流俗所熟知,朱紫难辨,易于混淆其本质差异的德性及名目的区分界定,尤其严格。正名在孔子的思想系统中,具有一种方法学意义上的普遍性。"礼以义起",德性内涵的厘清和价值尺度的重建对于礼乐系统的奠基作用,赋予了"正名"之"兴礼乐"的人伦价值系统建构以批判性和创造性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成语“七窍生烟”中的“七窍”是指人体中的哪七窍呢?一般认为是:一口、两鼻孔、两眼睛、两耳朵,共七窍。 实际上是在人体头部,口是一窍;两鼻孔合起来算是一窍;两眼也是合为一窍;两耳同样是一窍。这样,头部一共只有四窍。另外三窍都在人的下体。肛门是人体一窍;其余两窍分别为尿  相似文献   
10.
肥胖基因     
英国伦敦皇家医院的科学家们发现,在肥胖者的体内,都存在着一种功能独特的基因,这种基因同人体内的3号染色体有关。由于该基因只存在于肥胖者的体内,因此,科学家称之为“肥胖基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