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教育   5篇
综合类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2004年,似乎一度沉寂了数年之久的辽金史研究,再次出现了复苏的生机。见于各种出版物的相关论效逾百种,无论从质量上还是从数量上,都有超越往年的势头。尤其是关于政治史、制度史、社会化史方面的成果更显突出,相形之下,经济史、对外关系史方面研究则比较薄弱,有待于在今后的研究中相应地予以加强,以期进一步推动辽金史研究的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3.
公元926年,契丹人一举攻破渤海国都,渤海国灭,从此渤海人成为契丹统治之下的臣民。渤海与契丹两族长期接壤,二者之间的接触一直伴随着两族的成长与发展。提及渤海人与契丹人的关系,学界的观点集中在两族之间的"世仇说"上。有关的研究者便以此为线索,致力于探索两族所谓"世仇"的缘起,寻找导致两族之间结下近百年仇怨的事件及发生时间。通过对十世纪之前渤海与契丹两族之间互动与交流的考察,系统地梳理了两个民族间的恩怨。认为阿保机灭渤海其根本并非仅仅因为"世仇"之说,而是契丹国家发展壮大、经略辽东、稳定后方,向南发展重要战略部署中的一项,并由此一窥渤海与契丹人的早期历史。  相似文献   
4.
谥号是中原礼制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在传统的契丹社会中无迹可寻.辽朝建立后,受到中原礼制文化的影响,契丹统治者开始了包括赠谥在内的王朝制度文化的创建.从目前已有的资料来看,虽然辽朝继承了中原礼制中对官员谥号赐赠的传统,但官赐谥号制度的发展和内容呈现出鲜明的阶段性和民族性特征,即有着先宗室、再后族、最后将汉官群体纳入赐谥范围的发展趋势.谥号赐赠制度的运行不仅维护了辽朝的社会秩序,同时也自上而下地对辽代社会道德风尚产生了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5.
号称草原帝国的辽王朝,尽管其主体民族是契丹,但其人口的社会构成却是以汉族为多数。数量众多的辽属汉人在辽朝的创建与发展过程中具有特殊重要的地位和作用,考其来源,主要有本土固有、乱世流入和割地划归三种情况。  相似文献   
6.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