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篇
  免费   1篇
教育   33篇
综合类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1 毫秒
1.
2.
以简.柯里为主所著的《全球化与大学的回应》是一部研究全球化实践对高等教育影响的力作。它通过对欧美4所大学的131位教师和行政人员进行采访,考察了高等教育私有化、大学管理、责任机制、聘任机制和新技术应用等问题,并预测了未来大学的两种发展前景。该书具有较强的时代性与前瞻性、合作性与典型性、理论性与实践性,但在研究范围、对象及方法等方面存在一定的不足。  相似文献   
3.
京师同文馆的发展大致经历了创立、扩大与衰亡三个阶段,共历时40余年。其课程设置模式,作为一种新的教学组织形式,可谓是我国近代教育采用班级教学的雏形;其考试也可谓是我国近代最早的校内平时测验、期中考试、期末考试及毕业考试。探究京师同文馆的课程与考试对我国当代的教育与考试制度改革有一定的启示与借镜意义。  相似文献   
4.
为了避免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调整开考专业的随意性和盲目性,需要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开考专业标准.这些标准应包括社会需求标准、国家战略标准、专业条件标准、专家队伍标准、考试命题标准以及专业浮动标准等.  相似文献   
5.
李木洲  徐星 《上海教育》2014,(14):34-35
由于新加坡教育制度是在原英国教育体系的基础上逐步发展起来的,因此,没有专设大学入学考试,而是以新加坡-剑桥普通教育证书高级水平会考,也称为新加坡剑桥A水准考试(Singapore—Cambridge General Certificate of Education Advanced Level Examinations,简称GCE“A”Level)为主。  相似文献   
6.
黄埔一期创造世界军校史上奇迹的深层原因是多方面的,如革命背景、国共合作、苏联援助以及教学严格等内外在因素,但其注重生源质量、强调组织保障、考查全面严格、选拔不拘一格、突出政治思想以及兼顾考试公平等招考理念及措施,对确保一期生的整体质量及培养潜质具有决定性作用,甚至对黄埔军校的创办及其此后的发展亦具有重要价值和意义。探讨黄埔一期招考的成功经验,对我国现代军事院校及研究型高校招生制度改革,促进高、精、尖等创新型人才的选拔培养,依然具有重要的启示与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高考改革范式决定着高考改革的面貌与前景,在国家本位、市场本位、高校本位、考生本位四种高考改革范式中,以任何一种范式为主导的高考改革都易忽略或损害其他高考利益主体的利益。未来的高考改革应在提取上述四种"本位范式"合理因子的基础上,采取综合与通盘考虑的博弈均衡范式,使高考改革走向一条通往多赢的道路。  相似文献   
8.
学术资本主义的产生是政府迫使大学逐利的外部压力与大学必须服务社会经济发展的内在规律双重驱动的结果。它的兴起对大学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即教师角色由"学者"转向"创业者";课程设置轻"人文社科"重"理工商科";招生开始"争学额,招海外生";行政权力由"集中"变为"分散";科研方面重"应用研究"轻"基础研究"等。为应对政治经济全球化,在"不可不变又不可盲变"的局势下,探究国外学术资本主义对大学变革之影响及其经验教训,对我国当代大学的发展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9.
在高校招生中有效融入教师评价权,将非智力因素与智力因素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不仅能突出素质教育注重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还能为高考减负,完善其选拔与评价功能,促进高校与考生达到"双赢"的目的。为确保教师正当使用其评价权必须从规范教师评价内容与标准、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体系、建立教师评价监督机制与加强师德建设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0.
域外高校招生制度,既有综合选拔制,又有证书选拔制,还有统考选拔制等,剖析比较发现其中有诸多共有模式,包括灵活多样的考试评价机制、分层分类的入学管道体系、考招分离的录取体制、公平正义的价值追求以及不可动摇的权威考试等。结合当前我国高考改革的进程及其理论困境,高考改革应清醒地认识到:其一,首重公平兼顾效率是未来一个时期高考改革的价值取向;其二,充分考量内外部关系因素是推进高考改革的基本前提;其三,统考为主、多样测评是高考制度改革的基本方向;其四,走出"减负"误区是高考改革的理性诉求;其五,高考改革存在难以逾越的历史局限与限度;其六,稳步推进高考改革是激进与渐进的历史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