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教育   5篇
科学研究   1篇
信息传播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李林启 《档案》2011,(4):20-22
文章针对我国档案开放利用中隐私权法律保护的不足,提出应建立健全档案隐私权保护的法律体系,完善档案开放利用中的隐私权法律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2.
公司自其产生以来.作为商品经济高度发展的产物日益完善,成为当今商品经济发达国家普遍采用的企业组织形式,成为现代市场经济社会的最活跃、最重要的企业形态,在近现代商品经济发展过程中发挥了巨大的促进作用。公司的运行以公司的设立作为开端.而公司的设立是一个跨越了私法和公法两大领域.融合了实体法和程序法复杂的过程。它涉及到公司设立的涵义、原则、条件、程序及外国公司分支机构的设立等问题。  相似文献   
3.
网络的兴起和广泛使用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便利,但网络的数字化、虚拟性也使网络成为侵权事件的高发地。作为一种在网络环境这种新技术土壤上繁衍的违法形式,网络环境下的人格权侵权具有不同于传统侵权行为的特点。网络环境下人格权侵权的主体有网络用户和网络服务提供者两类,在现实生活中,网络环境下人格权侵权的形式多种多样,主要表现为对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及隐私权的侵害。应根据网络的参与者所担任的不同角色,确认网络环境下人格权侵权责任的归责原则,停止侵害、赔偿损失是网络环境下人格权侵权中适用较为广泛的责任承担形式。  相似文献   
4.
既判力扩张问题是民事诉讼法领域中的前沿理论问题,《民事既判力扩张问题研究》一书从既判力的主观范围、客观范围和效力范围三个不同的角度对于既判力的扩张展开了深入的研究。诉讼法学界多位专家对于该著作作了高度评价,充分肯定其所具有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5.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使姓名权的商业利用价值显著提高。对姓名权商品化过程中出现的权利受侵害现象寻求权利救济,是现代法治国家普遍关注的问题。我们应在遵循民法基本原则的基础上,规定授权转让、可继承性等方面完善中国姓名权的法律制度,救济方式上应以财产损害赔偿为主、兼采其他责任方式。  相似文献   
6.
对人格权商品化的内涵、性质、主体、对象进行深入分析,准确界定人格权商品化的概念,对保护权利人在人格权商品化中的权利具有重要作用,对构建我国的人格权法律制度具有重要价值。商品化的人格权是人格权中所表现出的一种发展趋势,仍是人格权的一种。自然人平等地享有对其人格标识进行商业利用的权利,对人格权商品化的对象——姓名、肖像等应综合各种因素判断。  相似文献   
7.
物权行为理论自被提出时起,就在各国法学界引起激烈批判和争议。从物权行为理论在理论上的错误、无因性原则的弊端、其对现实法律生活的不利影响及我国民法对其否定的态度等方面,可以看到物权行为理论已无存在的必要。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