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0篇
教育   18篇
  2022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3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多媒体视觉传达指的是把图形、文字、色彩、质感肌理等能表现事物一定性质的视觉符号,借助多媒体向接受者传递信息的过程。历史学科具有强烈的时空感,相对于教师语言、板书和肢体语言等  相似文献   
2.
李林川 《教师》2015,(10):126
本文从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需要出发,探讨了在小学语文教师中丰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的问题,就小学语文教师丰富自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谈了自己的观点。笔者从读原著、互帮互学、挖掘地方文化、读写结合、与名师交流等方面阐述了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3.
文艺作品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特定历史时期的社会状况。历史题材的文艺作品作为命题素材运用于历史试题在近年各类考试中较为常见。这一挖掘与拓宽历史课程资源的做法,符合高中历史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也能反映当前历史学术研究的一些发展与变化。不过,其在命题实际运用中,还存在一些有悖史实、不够严谨等问题。  相似文献   
4.
5.
苏静  李林川 《福建教育》2022,(19):56-57+61
本文从校志在校本课程开发中的作用、方法两方面展开阐述,探讨校志的“存史”功能与历史学科的课程特性以及如何帮助学生培育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6.
一、问题提出与研究价值 由于课堂观察具有“基于合作、注重证据、崇尚研究”的专业品质,教研目的明确,聚焦核心问题,收集信息形式多样,突出关注细节意识,因此能加深课堂洞察的深度。随着高中历史课程改革的推进,课堂观察成为提高历史教学针对性和有效性研究的重要抓手。  相似文献   
7.
高考历史问答题命制质量的高低,对实现其甄别、区分和选拔功能的影响较大。本文结合对2012年浙江文综卷第38题的剖析,就上述话题展开探讨。第38题如下:  相似文献   
8.
历史校本课程的基本形态是中学师生开展历史研究性学习活动的重要资源,而非简单地被定义为“教材化”的文本。但是,校本课程并不一味否定文本。编纂科学的、符合学生认知特点的、反映地方文化特色的历史校本教材,既是校本课程的应有之义,也是中学师生开展历史研究性学习活动的重要载体。从目前中学历史教学的现状看,整合校本资源并将其呈现在文本——历史校本教材上,无疑将有助于中学历史新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拓展历史研究性学习活动。  相似文献   
9.
“赤壁之战”题是2013年高考福建文综卷的一道历史选择题。该题如下: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亲率大军号称80万屯兵江北,周瑜率兵数万布防江南,大战(见图)一触即发。时值隆冬季节,北风呼啸。周瑜忧心忡忡,孔明密日:“欲破曹公,宜用火攻;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相似文献   
10.
非智力因素对学生的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良好的学习情绪可以促使学生在学习中积极进取; 而消极的情绪则会阻碍智力水平的正常发挥。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和谐人文教育的今天,如何实施快乐教育已成为教师必须面对的一个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