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篇
  免费   0篇
教育   33篇
综合类   2篇
信息传播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宋朝政府对于一些生产成本低、销路广、得利厚的商品实行专卖政策,以增加国家的收入,这就是旧史中所谓的“榷卖”。本文拟就榷卖的主要商品盐、茶、酒等作一概述,以就正于方家同仁。一、榷盐。“解盐之法,是为边备根本”,“量入计出,可助边费十分之八”,故宋朝政府对盐业生产和销售相当重视。宋太宗时,党项人以盐州(今宁夏盐池县北)出产的青白盐到秦陇诸州换取米麦  相似文献   
2.
宋代的职田制度既是一项土地制度,又是职官制度的补充,是作为一项廉政措施而实行的与其前身西晋北魏隋唐时的“菜田”、“公田’”、“职分田”制度相比,宋代职田制度具有给田范围小、给田数量多、经营形式自由等特点.反映出宋朝政府鼓励官员外任、吸引更多的士人从政的意图。尽管职田制度在实行中出现了许多弊端,没有达到养廉革贪的预期目的,但对加强中央集权制度、强化对地方统治有重大意义。因此不能将这一制度全部否定。  相似文献   
3.
读了赵俪生先生《试论两宋土地经济中的几个主流现象》一文,笔者受到很大启发。但在有关营田的几个问题上,还有一些不同的看法。现冒昧略陈于此,敬请批评指正。一、两宋营田非全是国有土地有关两宋营田的地权问题,以前没有专文讨论。史家提及营田,都笼统地说它是国有土  相似文献   
4.
本文认为明代西北的教育,在元朝基础上又有了长足的发展,几乎所有的府州县以及陕西行都指挥使司属下的卫所都办起了学校。关中、陇右地区的书院也较多。明朝政府将学校教育与科举考试、官吏选拔直接挂钩,极大地刺激了青年士人进学读书的积极性。其将学校当作社会宣教的重要场合,又充分利用了现有的教育资源和设施。明代西北的教育不仅培养了大批的统治人才,而且在引导社会舆论,促进民族地区的团结、稳定等方面也起了巨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本文就企业财务环境产生的巨大变化及对企业财务管理产生的影响,阐述了对现代企业财务风险的认识、观点,提出了防范、化解企业财务风险应采取的提高财务人员、财务管理人员的素质,优化企业的现金流量和资产负债率,建立财务风险预警系统管理机制和监督制约机制等措施及对策。  相似文献   
6.
从《述善集》可知:河南濮阳市柳屯乡西夏遗民杨氏先祖唐兀氏的族属是蒙古人,其地望为宁夏贺兰山一带。至唐兀闾马时因参与蒙古军“围打襄樊”而留居濮阳,并与汉民“相参住坐”。唐兀氏通过与汉族通婚和学习儒家文化两条途径实现了汉化,并于元明鼎革之际,改姓杨姓。  相似文献   
7.
在讨论藏传佛教来源的时候,有些论者只强调印度佛教的引进之功,而忽视了它与中国传统文化的渊源关系。从藏传佛教的形成渠道、发展环境及教义内容等方面考察,可以清楚地看到它与中国传统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藏传佛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延伸和重要组成部分。充分认识藏传佛教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统一性和历史联系性,是藏传佛教民族与中华民族大家庭各成员加强团结、共创美好未来的思想基础和精神动力之一。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汉唐两代开发西北的时代要求和背景,汉唐多层面开发西北的事例及西北开发对汉唐气象形成的支撑作用等方面,论述了大西北开发与汉唐整体经济、社会、军事、文化发展的关系,同时,对史学研究政治性与学术性之有机结合,进行了有益的探讨.  相似文献   
9.
一、文书契约租佃制产生的历史条件对于文书契约租佃制产生的时代,史学界进行过许多有益的探讨,但大都是离开当时的历史条件从契约本身找根据,因而他们得出的结论很难令人信服。比如胡如雷先生根据于1966年出土的新疆阿斯塔那墓地第六十二号墓的两件“翟强辞”和租赁其它生产资料的一些契券,“从侧面”证明我国魏晋南北朝时期确实已存在租佃土地的契约关系,即我们所说的文字契约租佃制。他认为“这种契约关系在当时当地有‘大例’可循,已经比较通行”了  相似文献   
10.
崔云胜副教授的《张澍研究》是近年来学界张澍研究所取得的一项重要成果,其主要贡献表现在:详细介绍了张澍的生平宦迹和文化学术活动;理清了张澍学术研究的范围和重点;提出了许多新见。本书作者将张澍的姓氏研究、古史研究、方志研究等与他精深的辑佚工作相挂钩,指出张澍将各类研究看作是一个相互融通的整体活动。在这一认识的指导下,作者用张澍的学术思路和方法研究张澍,不仅在张澍学术各门类的研究中提出了许多新见,而且从宏观上强调张澍学术各门类之间的相依相促作用,为读者理解张澍"著作等身"、姓氏"绝学"等巨大成就的取得打开了一扇窗户。当然,《张澍研究》中的有些观点仅是作者的一家之言,正确与否,尚需学界同仁商榷、辩难和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