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教育   8篇
体育   1篇
信息传播   2篇
  2023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灵年  杨忠 《中国索引》2004,2(2):25-30
有清一代,才人辈出,著书如林。在它统治的二百六十八年间,先后有十数亿人生息繁衍在广袤的中华大地上,不仅创造出了巨大的物质财富,也留下了大量宝贵的文化遗产。即使从量上分析,清代无论是作者数还是作品数,都大大超过此前任何一个封建王朝。  相似文献   
2.
作者在北京大学读研期间,被调入游国恩先生等主编的高校教材《中国文学史》编写组,在王季思、季镇淮先生的指导下,分担宋元文学部分章节初稿的撰写。责任重,时间紧,先生们要求极为严格。在传授理念、方法的同时,引导指点,不厌其烦。现据残存的日记,连同吴组缃、吴小如先生启示性谈话,一并节录发表,以表达作者对先生们的感激与怀念。  相似文献   
3.
南朝刘义庆著《世说新语》,以其卓越的思想和艺术成就,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续作、仿作者历代不绝。降至明代,继何良俊《语林》、李绍文《皇明世说新语》、焦 《玉堂丛语》等著述后,又问世了专记清言俊语的《舌华录》,其作者便是生活于晚明的江南曹臣。  曹臣,字荩之,改字野臣,号文几山人。徽州歙县(今属安徽黄山市辖)人,出生于一个祖上“多以资雄”1的商人之家,时在明万历十一年(1583)。据方志记载,文几山实有其地,位于歙城西鄙30里处(康熙《徽州府志》卷二“歙山川”),因正德九年(1514)进士乡贤郑佐(官至参政)“建台其上…  相似文献   
4.
《红楼梦》的艺术魅力真是难以估量。它面世后的二百余年间,使多少人为之倾倒,成为“红痴”。本书作者刘晓明,便是这样的一位。 晓明同志年方43岁,钻研《红楼梦》,迄今已经二十多个寒暑了。在这漫长的岁月中,他把年青人追求美好享受的时光全部  相似文献   
5.
这是一组有关蒲松龄和《聊斋志异》的资料,录自袁行云著《清人诗集叙录》(文化艺术出版社,1994年8月版).袁行云(1928—1988),江苏武进人.曾在新闻、出版与教育部门供职多年,1979年考入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任副研究员.其治学成就令人瞩目.《清人诗集叙录》80卷,近200万言,著录清代诗人2511家之诗集,可视为一部清人诗集总目提要.作者半  相似文献   
6.
二十年前,书华从江西来到南京,跟随我学习中国古代小说,虽说他学位论文的对象是明清英雄传奇小说,但是,对《红楼梦》的兴趣在当时已经露出端倪。记得毕业实习的时候,他为南京师大中文系九一届讲授的课程就选了《红楼梦》。毕业以后,他到江西一所大学任教,对于《红楼梦》的兴趣更加浓厚,开设《红楼梦》课成了他的主要工作。  相似文献   
7.
1955年秋天到1956年夏天,我在江苏教师进修学院高中语文教师进修班学习.进修班的学员有不少资深的高中语文教师,他们对授课老师很挑剔,有的人竟在课堂上与老师辩论,弄得老师下不了台,但对讲授中国古代文学课的诸祖耿先生,却都佩服  相似文献   
8.
说明:翻检归箧,发现陈新同志的许多来信,重读一遍,觉得信笺虽旧,但新意犹存;加之是个人间的通信,不加讳饰,直言而谈,真切可信.因此,抄出若干,点缀学术.陈新同志是人民文学出版社编审,长于古籍整理,为<全宋诗>主编之一.1972年12月,应人民文学出版社古典文学编辑室之邀,我和谈凤梁、吴锦,代表南京师院中文系<儒林外史>整理小组去北京定稿,该书责任编辑便是陈新,于是订交来往,莫逆于心.  相似文献   
9.
诸祖耿先生说:“故曰”一语,不能认为就是注家的话,有时候是作者的自语。如《乐记》这篇东西,出自荀子的《乐论》,小戴礼《乐记篇》是对荀子乐论的发展,但原话有许多未动。后来司马迁作《史记》,有《乐书》一篇,不过是《乐记》的传承,从其中的语词便可看出“故曰”的不同用法。  相似文献   
10.
21世纪的最后 2 0年 ,随着学术的普遍繁荣 ,我国古代小说研究也进入了一个辉煌时期。其主要标志是 :思想解放 ,理论出新 ,方法多样 ,已形成多元的学术格局 ,并由此带来了累累硕果。对于这种令人振奋的局面 ,早在 1996年夏天召开的第三届大连明清小说国际会议上 ,各方面的专家都对他们所研究的领域作了全面而系统的总结。[1] 此后的几年间 ,又不断有回顾与瞻望的文章发表。这些带有总结性的文章 ,概括全面 ,认识深刻 ,无须笔者多作饶舌。现在仅就笔者所见 ,以《三国演义》研究为重点 ,写一点读书心得 ,谨就正于方家。  一、关于对考据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