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教育   7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一 词义的变化发展是古汉语词汇发展的重要内容,也是教学的重点之一。词义的发展变化,指的是词的形式不变,意义有了变化。词义的引申,即由本义出发,发展衍生出新的意义,本义和引申义构成一定的意义系统,这是讲词义的发展变化的。词义的扩大、缩小与转移也是讲词义发展变化的。现在出版的高等学校古代汉语教材,处理这两部分内容不完全一致,大约可以分成三种情况:  相似文献   
2.
名词表示人或者事物的名称,经常作句子的主语和宾语,也可以作定语,这是古今汉语相同的。但古汉语的名词也有一些用法是和现代汉语不同的,如多用敬称和谦称、名词活用作动词、名词作状语等。中学文言文中这三方面的用例相当多,各种类型大体俱全。研究一下这些用例,掌握它们的特点,了解某些问题的分岐所在,对于教学可能是有益的。 (一)敬称和谦称是名词,不是代词。 (1)古汉语中有不少词表示敬称和谦称,经常在对话或书信中使用,向对方表示尊敬。敬称和谦称有以下几种: 一、用“公”、“子”、“君”、“先生”等表敬称,“愚”、“臣”、“孤”、“寡人”、“妾”等表谦称。前者表示有德或地位高,后者表示无德或地位卑下。例如:  相似文献   
3.
现代汉语是古代汉语的继承和发展。现代汉语语法和古代汉语语法比较,有很多相同之处,但也有许多不同点。学习古代汉语语法,充分运用现代汉语的语法知识和语言实践,比较对照其相同点和不同点,可以加深理解,更好地掌握。 状语是句子六种成分之一。古今汉语的状语有相同之处,但也有显著的不同之处。而且相同之处又有小异,不同之处也有小同,呈现出复杂的情况。  相似文献   
4.
你们提出的问题:有一个复习材料,说“岁赋其二”的“其”是词头,“其一犬坐于前”的“犬”是形容词,这种说法是否恰当?怎样对待和处理这样的问题?这确实是个值得研究的问题。“其”和“犬”应该怎样理解才对,固然是问题,在中学里教一些古汉语语法知识究竟应该教什么和怎样教,更是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你们在教学实践中发现问题,进一步钻研,对一个教师来说,这是很好的品质和态度。下面我就这两个问题给你们介绍一些情况,也谈谈我的看法,供你们参考  相似文献   
5.
一、所 古汉语的“所”,常见的用法是和及物动词或动词词组结合在一起,构成“所”字词组,这个“所”字词组具有名词的性质,它能象名词那样作各种句子成分。这是掌握“所”字的语法作用的关键。 (一)“所”和动词或动词词组组成的“所”字词组。 ①“所十动词” 1.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孟子二章》 2.所见皆死牛也。 《订鬼》 3.临丧涕零,不知所言。 《出师表》 4.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桃花源记》 5.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孟子二章》 6.此予之所得也。 《游褒禅山记》  相似文献   
6.
《中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地提出了培养学生“具有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的要求,这是一个相当艰巨而复杂的任务,语文教师学习传统教学经验,多方实践探索,已经取得了不少成绩和经验,这里谈的是个人学习、教学的一些体会。 语言的学习应该遵守“实践——理论——再实践”的学习规律,这是学习第一语言或第二语言都必须遵守的规律。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曾经指出:“一切语言从实践去学习,比用规则学习来得容易。这是指的听、读 、重读、抄写,用手用口去练习,在可能范围以内,尽量时时这样去做。但是规则可以帮助并且强化实践得来的知识。”文言文虽然不是第二语言,但它和现代汉语距离很大,中学生初接触文言文,普遍感觉跟学外语一样有很大困  相似文献   
7.
一 主谓词组具有一定的语调,独立起来,就是一个句子,古代汉语、现代汉语都是这样。但是,在古汉语里也有相当多的主谓词组并不独立成句,包含在一个句子里,象一个词一样作句子成分。本文研究的是这样的主谓词组。 古汉语的主谓词组有两种类型:一种是“主+谓”,另一种足“主+之+谓”,“之”是虚词(语法著作叫助词,或叫介词、连词)。如下例(加点的是主谓词组,下同)。 天下归殷久矣。《孟子·公孙丑上》 寡君闻吾子将步师出于敝邑。 《左传·僖公三十二年》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