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教育   9篇
  2012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91 毫秒
1
1.
宗教艺术学的构建基于宗教与艺术密切的乃至至难分彼此的关系。这种关系,首先表现为宗教是艺术的重要起源,这可从宗教观念刺激神话、图腾艺术的生成,宗教思维奠定艺术思维的基础,宗教礼仪为艺术提供审美形式等方面加以证明,其次表现为艺术在其后的发展中受到宗教的强烈影响,呈现出宗教艺术,宗教题材的世俗化艺术和受宗教影响的世俗题材的艺术等形态。  相似文献   
2.
恩格斯的艺术典型观包括两个统一,一是要求人物个性与共性的统一,对“人物的有代表性的性格作出卓越的个性刻画”;二是要求人物与环境的统一,“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而这两方面之间又构成更高一级的辩证统一,即对典型环境中“人物的有代表性的性格作出卓越的个性刻画”。  相似文献   
3.
在苏联和我国现当代文艺学中有一个特别突出的概念范畴──创作方法,而且普遍存在着创作方法与文学思潮混淆的现象。由此派生出许多奇谈怪论,如说什么“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是在资产阶级启蒙主义……指导下产生的”、“文学中的浪漫主义形成于18-19世纪之交”;大讲什么创作方法的阶级性、世界观决定创作方法等。这种混淆和混乱造成了灾难性的后果,胡风、秦兆阳、邵基质主要就是在创作方法上发表了一些不同意见使蒙冤多年。因此,本文试图对创作方法和文学思潮的涵义以及二者的关系予以辨析。  相似文献   
4.
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质量的好坏,性能的优良都将直接影响到建筑结构物的安全.因此在施工过程中,我们必须对混凝土的施工质量有足够的重视,严格控制混凝土制作与施工的每一道工序,才能保证混凝土的强度符合设计要求,作者参考资料及结合自己在施工过程中积累的经验,对如何做好混凝土的质量控制加以论述.  相似文献   
5.
文学具有多种本质规定性,因而大凡标榜一种文学观念都可以做到“有诗为证”。说它是客观社会生活的再现,说它是作家主观感情的表现,说它是人类审美意识的物化形态,都有充分的根据;说文学是“苦闷的象征”,是“性意识的发泄”,也能够在文学史上找到或多或少的佐证。陈子昂的“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李后主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称之为“苦闷的象征”,不是很合适吗?“梦笑开娇靥,眠鬟压落花。簟文生玉腕,香汗浸红纱。夫婿恒相伴,莫误是娼家。”  相似文献   
6.
关于潜台词     
戏剧文学的语言应该富有潜台词,这是许多文学理论和戏剧美学著作都谈到过的一个问题。但是对于潜台词的涵义及其作用意义的理解,人们的看法并不一致。在我看来,其中有的说法是值得商榷的。如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文艺理论教研室编著(钟子翱、梁仲华、童庆炳执笔)的北京市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用书《文学概论》这样说:“所谓潜台词就是  相似文献   
7.
李留记 《语文知识》2003,(2):49-49,28
一位在中学任教的朋友谈起学生作文的语言问题显得颇为无奈。他说,有些学生往往模仿、照搬影视作品、流行歌曲、诗歌、小说中的语句,动辄什么“幸福着你的幸福”“忧伤着你的忧伤”“曾经的她(他)”  相似文献   
8.
一整体,当它在头脑中作为被思维的整体面出现时,是思维着的头脑的产物,这个头脑用它所专有的方式掌握世界,而这种方式是不同于对世界的艺术的、宗教的、实践一精神的掌握的①。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的《政治经济学的方法》一节中的这段话,  相似文献   
9.
恩格斯“三融合”论新探李留记一、“三融合”究竟是由谁提出来的您不无根据地认为德国戏剧具有的较大的思想深度和意识到的历史内容,同莎士比亚剧作的情节的生动性和丰富性的完美的融合,大概只有在将来才能达到,而且也许根本不是由德国人来达到的。无论如何,我认为这...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