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教育   11篇
信息传播   4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6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1 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三十年代,是各式文学创作的大繁荣时期。作为新文学样式之一种的历史小说,此时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兴盛。茅盾在一九七三年为宋云彬的历史小说集《玄武门之变》作序的时候,开篇写到:“用历史事实为题材的文学作品,自‘五四’以来,已有了新的发展”,就是针对各种情况而言的。从当时的创作阵容来看,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现代文学研究领域中,“无产阶级文学”是一个不确定的概念,常被与“左翼文学”、“革命文学”等同起来。本文从历史事实出发,对它进行了新的界定,分别论述了其发生与发展,同时对无产阶级文学的价值估断等问题,也表述了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3.
在新时期的鲁迅研究领域中,《故事新编》继续成为热点,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本文意在通过对这些成果的大致描述,总结其得失,以期为九十年代的《故事新编》研究,提供借鉴和启示。一从建国前评论的直观感受与一般分析,到五十年代展开的热烈争鸣,基本上围绕这四个方面:体截性  相似文献   
4.
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发展,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伴随着中国的和平崛起,如何构建一个负责任、具有亲和力的国家传播形象,展现国家的文化软实力,成为新的课题.不过,近些年来,在与经济地位快速提升的同时,我国的对外传播却处于尴尬地位.一方面,对外传播的影响力处于"弱势"地位,在以西方主流媒体为主导的世界传媒格局中,中国主流媒体的"声音"相对较弱.另一方面,中国传播机构的一系列新动作,在外国人眼里又是一个传播"强势"的国家,有调查表明,2010年投放的中国国家形象广告片让一些美国入觉得"令人恐惧,胜过友善"①.中国企业"走出去"的市场行为,往往被一些国际媒体放大为"国家意志"的扩张行动,在执行的过程中受到"围追堵截".  相似文献   
5.
著名品牌专家大卫·爱格在分析上世纪末全球品牌经营的趋势时指出,传统的以宝洁为代表的注重战术型和反应型的品牌管理模式已经过时,它将被更有策略头脑和远见卓识的“品牌领导”模式取代。①传媒品牌经营也不例外,它已经进入了注重战略的时代。在中国,凤凰卫视控股有限公司、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等是这方面的领先者,但从整体上看,中国传媒产业的品牌经营还没有完成从战术主导型向战略主导型的转变,以战术型、反应型为主,注重收视率、广告额等短期实效仍然是它的突出特征。所以,加强战略意识和战略管理,是中国传媒品牌经营的当务之急。这并不是…  相似文献   
6.
鲁迅的文艺创作,以深刻的思想、冷静的分析,奠定了新文学现实主义发展的方向。他以自己所熟悉的浙东水乡生活为题材,真实地再现了中国近代社会农村的变化和农民的悲惨命运;他用道劲的艺术巨笔,把农民自身的种种弊病绘成一幅幅触目惊心的图画。他是自觉地站在启蒙主义的立场上,承担起了唤醒民众意识,促使中华民族自强的历史使命。本文试图对鲁迅的农民观及其显示的巨大而深选的社会意义,作新的探索。Ⅰ对农民历史悲剧的形象探索鲁迅曾将两千多年的中国封建历史归纳为两个时代:“一,想做奴隶而不得的时代。二,暂时做稳了奴隶的时代。”在封建社会,广大农民受  相似文献   
7.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许多作家都在历史小说的园地里辛勤地耕耘过,如鲁迅、郭沫若、郁达夫、茅盾、施蛰存、宋云彬、郑振铎、冯至、孟超等,这些作家的历史小说,以数量的浩繁、艺术形态的丰富、强烈的感召作用.成为新文学中一股不可忽视的支流.与此同时,相历史小说创作密切相关的历史小说理论批评,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在东西方文化的冲突中,不少历史小说作家、批评家以新的思想观念与审  相似文献   
8.
在中国新文学的发展过程中,曾经兴起了许多文学热潮,产生了不少有趣的文学现象。“历史小说热”从三十年代初正式兴起,一直持续到1937年抗战的全部爆发。这一文学热潮至今却没有引起研究者的足够重视,本文试图进行初步的考察,力求作出实事求是的评价。一在新文学的各种样式中,历史小说仿佛是一个难产的婴儿,直到1922年冬天鲁迅先生的《补天》问世,才标志着它在新文学土壤上的正式降生。但在第一个十年中,历史小说寥若晨星,继《补天》之后,仅有郁达夫的《采石矶》、郭沫  相似文献   
9.
1 中国现代历史小说,是在东西方文化的撞击与渗透之中诞生与成长起来的一种新型精神文化。作为现代中国文化背景观照下的特殊文学样式,虽然努力汲取外来文化营养,丰富和深化自身,重铸新的创作模式,以跟上世界文学新潮,同时,又由于它是在本民族文化土壤上扎根与生长起来的,必然和民族文化传统相维系,保持独有的民族文学特性。在中西文化的撞击之中,融合新知,走出了一条民族化的创新之路。作为在现代文化背景与社会历史条件下诞生和成长起来的中国现代历史小说,既有新文学的本质特性——强烈的现实性和战斗性,渗透着创作主体的情感  相似文献   
10.
伴随着网络等新兴媒体快速崛起,全球传播进入了以创意为核心、以数字技术整合视觉资源的新阶段,传统媒体已经面临着生存的挑战。在中国台湾,继拥有17年历史的《中时晚报》于2005年11月1日停刊后,创立于1921年的曾被称为“全世界最资深的中文报纸”的国民党《中央日报》因持续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