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0篇
教育   2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说明:这篇课文两课时教完。第一课时,初读课文,指导学生分段并归纳段意;第二课时,细读课文。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师:(板书课题,出示表格)请同学们思考表上是出的两个问题,想好以后再填表。  相似文献   
2.
每次踏进舟溪小学的校门,我的心情总是有点别样。在这里,我这个有二十多年“研龄”的老教研员也有了一次新教训。不,准确地说,应该是在这里,我和老师们有着一段在新课程中一同走向成熟的经历。那是在两年前,新课程改革实验在我们区实施一年左右,为了准备全区课改年级的展示课,我到舟溪小学帮助柳婷老师备课。当时柳婷老师从内地调过来不久,她三十岁左右,大大的眼睛,高高的鼻梁,给人印象端庄而朴实。初次见面,我暗自思忖:这位老师气质还不错,就看她的悟性了。我们在一起交流,从课程改革的新理念到实验教材的新特色,从科学地整合语文素养的三…  相似文献   
3.
《蒲公英的种子》是一首生动有趣的拟人化常识性儿歌,在教学中,教师不仅要让学生学字学词学句,还要让学生认识了解蒲公英的生长、传播种子的途径等自然知识,更要让学生借助想象,进入情境,进行语言训练。所以教学时要注意从观察入手,观其形(形状);从想象着眼,想其行(怎样飞,飞到哪);引导学生在观察想象中发展思维和语言。一、观察导入,突出形象。教师用简笔板画或剪贴画引导学生观察:小朋友,你们认识这种植物  相似文献   
4.
教学生创新是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核心。在作文教学中应教学生求“新”,即让学生写出自己新鲜的见解、新颖的意思、独到的感受。如何教学生在作文中求“新”?我的体会如下。引导学生发现新事物法国著名雕塑家罗丹说:“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同样,新事物在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更是无所不有,层出不穷。教师应引导学生去发现周围的新事物。可从以下角度考虑。1.具有鲜明时代性的事物。如:深圳市去年10月10日至17日举办了“第二届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我让学生去参观,去接受…  相似文献   
5.
许多老师认为阅读教学第一课时很难出效果,而第一课时也的确头绪繁多,牵涉到导入、字词教学及初读课文等环节。怎样让第一课时教有实效呢,我的经验是必须做到简中求实,简中觅效。第一是教学目标要简明:教学目标要科学、适当、可测,让学生学起来目的明确,一堂课彻底解决一两个切实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小学语文课本中入选了不少文艺性作品,这类课文大多富于感情色彩,艺术形象鲜明,多是名家名篇。教这类文艺性课文,要善于发掘和揭示课文中的情感因素,引导学生探寻作家隐慝在语言文字中的情感倾向,善于把情感点化出来,呼唤出来,以打动学生的心弦,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发掘文艺性课文的情感因素,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一、开掘情感表现的凝聚点在文艺性课文中,往往有那么一处是作者情感表现的凝聚点。抓住了这个凝聚点,学生就能贯通首尾,由表及里,理清作者的情感脉络与情感基调,领会文章的内涵。文艺性课文情感的凝聚点常常体现在: 1.文章情节的高潮处。文章情节的高潮,往往是情  相似文献   
7.
理—读—想     
《在炮兵阵地上》记叙了彭总视察海防前线的一个小故事,反映了彭总严肃认真的工作态度,雷厉风行的工作作风和勇于自我批评的精神。怎样教学生通过这件小事,领略彭总高尚的内心世界呢?我的尝试如下: 一、理——理清故事的脉络,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教师先有感情地范读课文,学生边听边思考:①课文主要写了谁(人物)的一件什么事(事件)?②这个故事具体发生在哪里,地点有什么变化?(地点:东海前哨炮兵阵地→团部)接着让学生各自轻声读课文,边  相似文献   
8.
《彩色的翅膀》是指昆虫的翅睹,文章借昆虫来写爱岛建岛的解放军战士,板书宜扣“昆虫”二字来设计。全文可按“设疑、解疑、点题”的思路分为三个部分。先写“护昆虫”。海面波涛起伏,船儿前后晃荡。小高晕船了:原先有说有笑,此刻紧闭嘴唇,两眼发愣。可是,他却“扔”开大提包,“抱”紧纸箱子。这一“扔”一“抱”,对比如此鲜明,令作者、也令读者好生奇怪:纸箱子装的是什么?——原来是  相似文献   
9.
一、活动引入,激发兴趣师:你们能通过观察图画猜古诗吗?(出示画面:瀑布飞流直下,天上群星灿烂。)生: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师出示画面:露珠晶莹剔透,天上的月儿好似弯弓。)生: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师出示画面:一根柳枝。)生: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师:正因为诗人丰富的联想才会有如此美丽的诗篇。点评:执教者巧妙运用看图猜古诗的活动方式调动学生积极性,激发他们联想的兴趣,为下面的教学作了很好的铺垫。师:(在黑板上画一个小圆点)看到这个小圆点,你联想到什么?生:我想到了合家团圆。生:我想到了一颗美人…  相似文献   
10.
一、扣题目中的“吃”字,渲染铺垫。教师在审题时就要扣住“吃”字激疑:墨水能吃吗?陈毅爷爷小时候为什么会吃墨水?课文以“吃墨水”为题好不好,好在哪里?(1.概括了故事的主要内容。2.制造悬念,有吸引力,很新颖)然后,介绍陈毅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