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教育   13篇
信息传播   1篇
  2011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本文从挖掘和剖析《周易》“卦”、“爻”中的范例入手,认为《周易》作为一部指导人们思维的工具书是以其独特的载体——“象”来概括事物,阐发哲理的,进而揭示和论证了《周易》的思想内容里蕴含着观物取象的思维特色。  相似文献   
2.
馆员是图书馆的灵魂,体现着图书馆的真实存在,馆员是图书馆价值实现的核心。在发生巨变的现代信息环境下的图书馆,只有重塑馆员,才能张扬图书馆的存在意义和价值。而馆员重塑的关键,在于根本改变传统图书馆给馆员造成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  相似文献   
3.
秦乐在先秦诸文化中显示着自己的个性,它的发展轨迹与自身特色鲜明地标示着秦人发展的历程和它所表现的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4.
本从《颂》诗内在结构的角度,通过对这组诗篇内容的逻辑关联,论述了《清庙》在《颂》诗中的地位。以此见出编辑《诗经》的深刻用心。  相似文献   
5.
基于对《周易》形式结构的剖析,梳理并阐释了《周易》思维的方法论体系。认为这一体系以阴阳矛盾为基点,用普遍联系、运动不居的观点概括事物,通过“时”、“位”、“乘”、“承”、“比”、“应”等观卦方法来揭示事物的内部运动规律,形成比较严整、成熟的方法论系统,并以此影响与塑造了华夏文化的传统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6.
谈《石鼓文·车工》兼及秦文化精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把《石鼓文·车工》与《诗经》秦风的同类题材加以比较,并通过对诗文的具体分析,阐释了秦人刚健、尚武、激扬的文化精神。  相似文献   
7.
道家的"虚静"境界与《文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通过对道家“虚”“静”境界的探讨,进而认识《文赋》在对这一境界深刻理解的基础上,所涉及的虚静境界在艺术美创造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笔者从诸多方面系统地梳理了《周易》关于君子品格的思想观点。认为《周易》是以“仁”为基点,通过“刚健谦柔以积其德”、“和而不同的独立人格”、“宽厚待人,诚信行事”、“谦逊勤谨、积蕴成德”四个侧面的展示,构建了传统文化中理想的人格结构观。并提出,《周易》中的有关论述是对前人思想总结的结果,它影响和规范着后来中国文化史中的道德建设,使中国文化的道德论具有自身的成熟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9.
化用前代诗作的诗意诗境是宋人作词风习,而对原诗的改造融会又是词人以自己的审美品味,创作风格为依据的,因而词人化诗入词的特色便是构成作品风格的重要的微观系统。对这一系统的认识正是准确把握词人词风所不容忽视的重要方面。本文即以苏拭具体词作为例,以婉约派词家秦观化诗入词特色为参照系,尝试从微观系统考察苏状词风中的“以诗为词”特色。就这一系统看,我们感到,苏轼的“以诗为词”是得诗魂之精要而为词,词作籍化诗入词所获得的丰富而深刻的涵蕴,“直造少陵堂兴”;使词形成的宏阔超迈的意境更不亚于诗的气度。以这一系统观之,苏轼作词确是使词高蹈于旧日畦径之外,为词“指出向上一路。”(《唐宋词通论》吴熊和)  相似文献   
10.
《诗经》作为一部具有特殊的诗歌总集,在王朝删汰诗篇、编撰成集的过程中已注入了王朝的统治意识.理清《诗经》中的主要观念,是整体把握、深入认识这部诗歌总集无法回避的重要课题.通过对《诗经》的梳理,论述其中的行教化、观民俗、宣导民情意识及变风、变雅所体现的观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