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教育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我在近年的语文教学实践中,把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实验作为课题,努力实践,摸索规律,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主动性,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实验课题研究的背景 要把语文教学质量抓上去,就需要克服和纠正教学以教师为中心的倾向。 课题研究以叶圣陶先生提出的“教是为了不教”为主要目标,要求学生“自能读书,不待老师教;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要求在整个语文教学过程中,体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实验为基础的精神,在教学的每一个环节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重在参与,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我以所任教的94届毕业班(5)班为实验班,一年来的实践已初见成效,足以证明教学中注重学生参与意识的培养,就能使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二、实验课题实施的情况 本实验主要从阅读教学、作文教学以及有利于语文知识与能力运用的各类社会实践三个方面启发、引导、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首先是阅读教学中学生的参与  相似文献   
2.
传统的阅读教学离不开教师备课、教师分析课文、教师布置作业三大块,只注重传授知识,而忽视学生智能的开发,是现今语文教学的通病.就课文教学而言,往往是教师越俎代庖,搞注入式,嚼得过烂,包办代替;而学生则味同嚼蜡,死记硬背,不会思考.引导学生参与阅读教学的全过程,应当在备课、上课,以及课后的复习巩固三方面提出措施.我在教学中正是从这三方面将实验措施的具体化.操作化的.  相似文献   
3.
作文教学中提倡参与意识尤为重要,因为害怕作文的心理障碍在学生中普遍存在;作文教学中学生参与意识的培养,是变学生“要我写”为“我要写”的关键,是克服学生害怕作文心理障碍的有效途径.一、指导写“应需之文”,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以往学生作文往往是为写作文而作文,缺乏一个明确的目标,学生也往往提不起写作积极性来.于是,出现了装腔作势、假话套话连篇的毛病.写“应需之文”,这是叶圣陶先生早在60年代就提倡的.他说:“课内作文最好写应需作文,即令叙非叙不可之事物,令发非吐不可之议论”.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