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教育   14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位伟大诗人屈原,继《诗经》之后,把我国古典诗歌推向了一个崭新阶段.他在文学史上的成就,犹如群山中突起的异峰,耸人云天,与日月争辉,令人有高山仰止之感.他之所以获得如此巨大成就,固然在于他的卓越的艺术才能,更重要的还在于他的高尚的品德情操.他的代表作品《离骚》,就是他的品德情操和艺术才能相统一的结晶.正是由于这种思想和艺术的统一,因而他在这篇不朽的自叙性的抒情长诗中,才自然而然地塑造出非常光辉的垂范百代的自我形象.  相似文献   
2.
拙著《<九歌>五论》已先后在本刊发表过两论,即《太阳与长虹的赞歌》(读《九歌·东君》与《云中君》)和《爱情之神的恋歌》(读《九歌·湘君》、《湘夫人》、《少司命》与《山鬼》);现将其余三论一并发表于此。请学者、专家和同行们有以教之!  相似文献   
3.
据说近代学者王国维的治学方法,在当时说来就是比较先进、比较科学的.因此,他对我国的甲骨文、金文、汉晋简牍的考释工作,对文字学、音韵学、古史料、古器物的考订工作等方面,都是颇有成就、颇有影响的.但他的思想却是极其保守的,极不科学的.在辛亥革命之后,他则以清廷遗老自居,为了表示对这个已经覆灭的封建王朝的效忠,他竟于一九二七年在北京颐和国投水自杀.当然,我们对王国维的评价是要一分为二的,即肯定他的治学方法和学术成就,而否定他的保守思想和愚忠行为.  相似文献   
4.
屈原的《离骚》是不朽的世界名著,是我国最早的一篇拥有二千五百多字的以抒情为主的长篇诗歌,向来为人们所传诵.特别是其中的三次浪漫式的遨游,给《离骚》增添了诡奇绚丽的光彩,具有极大的艺术魅力,是先秦浪漫主义文学的菁华.它不仅深化了《离骚》的主题,而且突现出诗人的性格,是这篇长诗中极其光辉的重要部分.为了探讨一下这方面的问题,需要先把屈原的生平和《离骚》的主题作一极其简单的概述.  相似文献   
5.
几年前曾读过顾颉刚先生《<庄子>和<楚辞>中昆仑和蓬莱两个神话系统的融合》一文(见1979年《中华文史论丛》第二辑),觉得见解新颖,有顿开茅塞之感;不过,文中论及《离骚》里的“饮余马于咸池兮,总余辔乎扶桑。折若木以拂日兮,聊逍遥以相羊”这四句诗时,却说:屈原“把‘扶桑’和‘若木’放在一起,却是他记错了,‘扶桑’原是东极的大树,‘若木’则是西极的大树。”这里涉及到了对《离骚》中遨游日数的理解问题。究竟是屈原“记错了”,还是顾先生在理解上有商榷的地方,我时常在思考这一问题。两三年前又曾读过金开诚同志《<离骚>“周游三日”辨》一文(见1983年《北方论丛》丛书第三辑《楚辞研究》),提出了对《离骚》周游日数的  相似文献   
6.
屈原的《招魂》,如与他的奇特杰作《天问》相比,可以说这是在风格、内容上迥然不同的另一篇奇文.《天问》属于哲理性的论辩诗,而《招魂》则是政治性的抒情诗.至于《招魂》的作者是否确属屈原,古今学者专家的意见是有分歧的.不过个人认为,最早为屈原立传、与屈原的生活年代相距仅有百四十年左右的大史学家司马迁所最早表述的意见,一般说来,那应是最可信的.他在《史记·屈原列传》的赞语中说:“余读《离骚》、《天问》、《招魂》、《哀郢》,悲其志.”说明司马迁亲自读过《招魂》,并且确认它与《离骚》、《天问》、《哀郢》  相似文献   
7.
《成相篇》是荀卿的晚年作品,写于春申君黄歇已死(公元前二三八年)之后,他本人废居兰陵的时期.他以当时流行于民间的通俗的文学形式,概括地总结了他的政治思想的理论和主张.就《成相篇》的思想内容说,可以说这是荀卿政治思想的一个纲领.清人郝懿行说过:荀卿“本图依托春申,行其所学;迨春申亡而兰陵归,知道不行,发愤著书,其旨归意趣尽在《成相》一篇,而托之瞽蒙之词以避患也”(见王先谦《荀子集解》“考证上”).这个评语是有根据的.因此,从荀卿这篇晚年所写的带有总  相似文献   
8.
公元前四世纪的战国后期,在我们祖国的南方——楚国,出现了我国文学史上的第一位伟大诗人屈原。屈原的作品是继我国现实主义诗歌的奠基之作《诗经》之后,所出现的又一批崭新的放射出异彩的诗歌杰作;这些作品已成为我国浪漫主义诗歌的奠基之作。屈原的创作,标志着我国文学领域里的一次伟大的创新与改革,在我国文学的  相似文献   
9.
在我国文学的发展史上,荀卿的《赋篇》是第一个以“赋”名篇的作品。在我国古代,很早就有人把荀卿与屈原一同列为辞赋的创始之祖。如班固在《汉书·艺文志》中说:“大儒孙卿(即荀卿)及楚臣屈原,离谗忧国,皆作赋以风,咸有恻隐古诗之义。”意思是说,荀卿与屈原都是最早“作赋以风”的作家。鲁迅在《汉文学史纲要》中谈到荀卿的《赋篇》时,曾说;“曰  相似文献   
10.
伟大诗人屈原的《天问》,是我国文学史上绝无仅有的一篇奇文,是几乎全部用问句组成的富有战斗精神的一篇奇特杰作.在整个诗篇中,诗人一连串提出了一百七十多个问题,涉及到了自然现象、神话传说、历史故事,以及现实问题等等方面.细读作品使我感到其中许多问题属于谴责性质问,不少问题属于怀疑性或否定性诘问,有的属于讽刺性或慨叹性诘问,还有一些似是属于启发性提问或探讨性发问.这么许多问题虽然同属发问,但是发问的角度、重点和方式方法,却不尽相同,变化多样,层出不穷;而且宛如连珠炮发,节奏铿锵,感情激越.这和诗篇所表达的思想内容是完全协调一致的.在整个诗篇中,从表面上看,诗人似乎只是提出问题,并未解答问题;但是,认真揣摩所提出的每个问题.其中绝大多数问题的倾向性意旨,却又是不言而喻的.从诗篇的主导思想看,确已体现了时代精神.现就管见所及,试作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