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教育   1篇
综合类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1.
人民性是新时代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鲜明特征,主要表现为“为了人民”“依靠人民”和“引领人民”三重逻辑的内在统一。其中,为了人民是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价值旨归,依靠人民是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内生动力,引领人民是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导向。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必须坚守人民立场,葆有人民情怀,让人民共享发展成果,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坚持群众路线,创新引领方式,努力实现人民美好生态愿景。  相似文献   
2.
《庄子》“性”论内容宏富,立论独特。庄子后学从事物的天赋性、特殊性双重角度界定性的内涵,从殊性、天性、本性入手分析性的重要类型,从物质、精神与制度层面探究失性现象产生的多重机制,从多重维度细致剖析导致失性的诸多行为,从维护性的初始性、自然性、完整性的立场坚守性的本真性。《庄子》“性”论的主要特征在于强调事物的天赋本性,以“自然性论”“性超善恶论”“性不可修论”与同时代“性”论相对抗,其主要缺陷体现在取消人性的社会性、否定人性的发展性。尽管如此,《庄子》“性”论对于道德教育、生态文明建设仍有着积极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