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教育   9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正慕课兴起后,全球许多顶尖大学都纷纷开设了网络课程。特别是在美国,某些大学提供的网络课程吸引了超过20万人的参与。此次,英国文化委员会首次尝试采用慕课形式在网上开办免费英语课程,吸引了10万名学生踊跃报名。该课程已在英国首个慕课平台———"未来学习"(Future Learn)上开设。来自全球178个国家的学生注册了该英语课程,其中,西班牙学生人数最多,还有大量来  相似文献   
2.
正近日,英格兰高等教育资助委员会发表《研究生教育的国际比较》报告。该报告通过对比分析英国与美国、德国、澳大利亚等国家研究生教育的3个核心问题——质量、招生和就业,明确了英国研究生教育的优势以及面临的挑战。报告指出,全球范围内研究生教育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这些挑战包括:高等教育的扩张使其从精英走向大众,由此带来高等教育系统转型及相关经费问题;保证教育质量和  相似文献   
3.
近期,英国《泰晤士高等教育》发布了"2016年度金砖国家和新兴经济体大学排行榜"(BRICS&Emerging Economies Rankings)200强榜单。在这份榜单中,中国大学表现出色,39所内地大学进入了前200强。在10强榜单中,中国高校更是占据了6席,表明中国高校在全球新兴经济体中占据了主导地位。2015年10月,《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学排行榜"发布,中国共计68所大学进入全球800强,其中,大陆有37所大学入围,港、澳、台地区有31所大学入围。  相似文献   
4.
对职业教育发展困扰的价值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职业教育的本质属性和特点决定了职业教育"社会本位"的核心价值取向。在面对普通教育在功能和目的影响下的"以人为本"主流价值取向时,必然会产生冲突和对立,一定程度上导致职业教育在学术共同体中缺乏"话语权"。对职业教育价值认识的缺失,造成学生对职业教育的不认可,困扰了职业教育的发展。教育的总目标既包括满足社会发展需求,又涵盖实现个人的全面发展,即两种教育价值取向的平衡。任何单一的教育类型都无法实现教育的总目标,理性认识不同教育类型的优势和局限性,使他们在终身教育系统中发挥各自的功能,互相沟通、彼此衔接,不失为一条解决职业教育困扰、实现教育总目标的正确道路。  相似文献   
5.
正近日,德国联邦教研部部长约翰娜·婉卡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大学精英计划"为推动德国高校提升在国内外的声誉和影响力发挥了很大作用。未来,德国联邦政府将继续为"大学精英计划"提供资助。为此,教研部将组建一个由科学家组成的独立委员会对精英计划的实施成效进行评估。在评估基础上,联邦和各州将就各自资助设想进行协商,并争取在2016年初就资助方案初步达成一致意见。  相似文献   
6.
从多元视阁下对我国职教师资培养模式的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和分析,指出当前职教师资培养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对职教师资内涵理解缺乏科学性:对职业教育教师职业规律认识不足;对职教师资培养缺乏理论指导.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以职业科学理论为指导,建构跨学科"专业"学习+职业任务学习模式.  相似文献   
7.
德国职业教育师资专业化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职业教育教师专业化是职业教育质量的重要保障。德国职业教育教师专业化具有健全的立法保障、严格的专业资格选拔要求、完善的继续教育制度。探索德国职业教育师资专业化发展脉络将为我国职业教育师资专业化资格制度的制定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8.
近日,英国高校招生服务局(UCAS)公布了一份有关英国大学各专业性别比的报告。结果表明,英国大学存在严重的男女比例失调。在接受调查的180个专业中,112个专业的女生远多于男生,65个专业的男生超过女生,3个专业的男女生人数持平。在近2/3的专业中,女生均占多数,总体比男生多66840人,而2007年这一数据仅为34035,八年来英国大学生性别差距扩大了两倍。女生比例最高的是护理专业,男女比例高达1:9,女生比男生多出22285人;其次是心  相似文献   
9.
当前我国职业教育正由学校本位向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模式过渡,面临一些问题。参考德国工学结合“双元制”职业教育课程开发思路,尝试从课程开发角度对我国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职业教育发展模式提出建议,即由校企共同制订培养大纲、共同制定教学计划、共同开发教学内容,以便更好地推进校企合作模式,提高双方合作水平和质量。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