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教育   7篇
综合类   4篇
  2008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黄河三角洲古代工商业考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依据史籍的零星记载,借助方志的相关资料,考论了黄河三角洲古代工商业的概况。文章认为:丰富的自然资源与濒海临水的区位优势,使黄河三角洲自古即有发达的手工业与商业经济。其中,制盐业与纺织业为黄河三角洲最发达的手工业部门,产品为历代朝廷所倚重。早在先秦时期即已产生的商业活动延至明清仍久盛不衰,繁荣昌盛。  相似文献   
2.
南北朝时期,南北政权基本上是沿着北朝日渐强盛而南朝步步衰败的趋向发展,最终,继北朝建立的隋朝灭陈统一了全国。为什么会出现北强南弱的局面,后起的鲜卑政权为什么会战胜文明悠久的汉人政权,笔者认为关键在于统治者的治国策。以下就此谈点看法。  相似文献   
3.
魏氏家族所得官称是通过“捐班”获得的虚衔 ,没有真正为官从政 ,无职无权 ,冠以“官僚地主”的称号不妥当。其确切身份是有名望但无实权的普通地主  相似文献   
4.
再谈唐代的部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代同时存在着两种类型的部曲.一种是符合《唐律疏议》规定身份的贱口部曲,主要分布于西州、渤海国等社会发展相对滞后的缘边地区;另一种是非贱口身份的武装部曲,主要分布于经济文化发展较快的内地.  相似文献   
5.
晚清时期,黄河三角洲的手工业经济获得了较快的发展,其中,制盐业、纺织业、草缏业等低成本的轻工行业较为繁荣发达。尽管手工业经济的发展地域和行业布局不够均衡,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时代印记比较浓重,但是,晚清时期黄河三角洲发达的手工业经济,却在上关国计、下系民生的重大领域,发挥着独特的富国强民作用。  相似文献   
6.
黄河三角洲自先秦时期即已产生的商业贸易活动历秦汉而不衰。唐宋时期,出现了专门的商业贸易场所。明清时期,产生了专业性的棉花、紫草与牲畜市场,出现了促进买卖双方交易的中介机构———牙行,长山县周村镇与齐东县城发展成为与湖北汉口、广东佛山齐名的商业城镇。但黄河三角洲古代商业没有退脱地方化与封闭性的特征,属于封建小农经济范畴内的余缺调剂性质。  相似文献   
7.
为解决因各种自然和人为因素导致的人口分布不均问题,明初实行移民垦荒政策。山东与河北是重点移民垦荒区。史书无载的迁入黄河三角洲的枣强人,一部分是由政府组织的山西移民经枣强中转后分发而来的,其籍属为山西人。另一部分是移入河北的外来移民因各种原因自发由枣强转迁而来的,其原籍难以确定。  相似文献   
8.
民国以来的黄河三角洲移民 ,可以说是其移民史上的第二次高潮。究其原因 ,主要与黄河有关 ,与当时的社会情势有关。就其性质而言 ,新中国成立前的移民 ,主要为生存型移民 ,而其后的移民 ,则多为发展型移民 ,这一时期的移民与历史上各朝代的移民有很多不同。  相似文献   
9.
民国以来的黄河三角洲移民,可以说是其移民史上的第二次高潮。究其原因,主要与黄河有关,与当时的社会情势有关。就其性质而言,新中国成立前的移民,主要为生存型移民,而其后的移民,则多为发展型移民,这一时期的移民与历史上各朝代的移民有很多不同。  相似文献   
10.
在东汉以前,中国的政治、经济重心在北方,以黄河中下游地区为中心.直到西汉武帝时期,江南地区还是地旷人稀.但是,东汉以后,六朝相继定都江南,政治重心逐渐南移.于此同时,江南经济也进入了大规模的开发时期.本文仅就六朝时期广东地区的开发研究管见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