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0篇
教育   9篇
科学研究   2篇
体育   1篇
综合类   1篇
信息传播   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教师话语作为课堂教学的主要语言输入和教学媒介,对学生的语言学习有重要影响。组织教学语言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组织、管理、指导课堂活动所使用的语言,这类语言一般包括:问候语、指令、课堂提问、反馈语等。教师话语对课堂教学的组织及学生的语言习得至为关键,因为教师语言本身起着对目的语的使用的示范作用,是学生语言输入的一个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分析当今高校大学生的思想观念现状出发,详细的阐述了高校辅导员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不仅可以促使大学生的身心健康,而且可以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价值观。针对于当今高校辅导员实施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不足,本文提出了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方法,旨在全面的发挥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  相似文献   
3.
在当今数字时代,个人信息呈现数据化的特征,网络空间的个人信息和虚拟信息突破时空限制,虚拟世界和现实世界呈现在经济系统和社交系统上的密切融合,对个人信息的保护和合理使用问题成为重要的法律问题。2021年11月1日起正式施行的《个人信息保护法》是我国第一部法律层面的个人信息保护专门立法,与之后通过的《家庭教育促进法》以及此前已经出台施行的《网络安全法》《数据安全法》《民法典》《刑法》等相关法律法规配合衔接,共同建立了我国个人信息保护的法律制度体系框架,为数字时代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法治基础。  相似文献   
4.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个成功的英语教师要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对英语的持久兴趣,激励学生不断处于较佳的学习状态之中,使他们对英语乐学、善学、会学,学而忘我,乐此不疲。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组织学生进行广泛的语言实践活动,加强对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的培养。如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完成新课程标准要求的任务,下面我谈几点感悟。  相似文献   
5.
英语专业教学改革是对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式的改进,它强调以学生为中心、通过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来完成教学任务。这一学习方式引入教学之中,有利于学生语言实践活动的全面开展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因此了解自主-合作学习的模式以及在英语专业教学中的具体实施原则,有利于更好地做好教学工作。  相似文献   
6.
大学英语教师的课堂话语和话语权力密切相关.通过话语设计,教师应对学生表示尊重与合作请求,激发学生的合作,师生共享课堂话语权力.  相似文献   
7.
人文教育和语言教学的结合是中国英语教育界的方向和趋势.人文教育就是培养人文精神的教育.在英语教学过程中进行人文教育,是实现英语学科素质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在英语教学中实施人文教育具有现实的必要性,但应遵循相应的教学原则.  相似文献   
8.
绿色化学理念根本在于减少资源消耗,提高物质利用率,最大限度保持生态环境自然平衡.2015衡水生态环境总体有所改善,效果不十分显著,其中,空气质量综合指数9.08比上年下降了4.7%,地表水污染状况没有明显变化,地下水水质完全达到Ⅲ类质量标准,环境噪声稳定,极个别区域出现超标现象.同时,生态环境污染形势依然严峻,生态环境的自我修复能力有待提高,生态环境保护基础设施不完备.绿色化学理念下衡水生态环境建设的路径:综合治理大气、水、噪声、土壤污染,实施重点生态环境治理示范工程建设.  相似文献   
9.
李静宇  高雪 《新闻世界》2013,(6):198-199
网络和手机媒体的发展,构造了交互性、链接性较强的新兴媒介环境,改变了传统的传播渠道,引发了一系列的人际传播、组织传播甚至大众传播方式的变迁。新媒体时代下,信息数量史无前例的暴增,内容也趋向多样化,而且有很强的互动参与性,这些新的变化挑战了公众对信息的选择、批判能力,也是促进公众媒介素养提升的主要原因。在新媒体蓬勃发展的今天,公众需要学会有意识的选择有价值的信息,并对信息内容进行一定的思辨,同时加强对新媒体的使用,而实现公众媒介素养的快速提升,则需要公众、媒体、政府和社会团体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10.
李静宇 《新闻世界》2014,(6):245-247
本文以中国电影《茉莉花开》与美国电影《时时刻刻》这两部表现了女性主义内容的电影为例,首先总结二者在电影主角、电影象征符号运用方面的相同点,其次对两部电影在叙事结构、影像语言、理论基础方面的不同点进行深入分析,最后结合女性主义的起源与发展,探讨了电影中表现出来的中西方女性主义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