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教育   8篇
综合类   1篇
  2003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一、德育在高校应占有重要地位德育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社会要求,有意识、有目的地对受教育者施加的一种影响,侧重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道德品质教育。正如《中共中央关于改革和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通知》中所概括的那样:“德育即思想品德和政治教育。”纵观中外古今的教育发展历史,在阶级社会里,教育是有阶级性的,教育的阶级性更突出地表现在德育上。正是德育的这种特殊功能,各个社会占统治地位的阶级以及他们的思想家、教育家总是主张把德育放在首位,  相似文献   
2.
本文分析了当前高校育人机制形成的难点,即主体(教师)认识上的偏差及能力素质上的不适应;客体(学生)的复杂性及对主体产生的负效应;环境的影响与制约。提出建立育人工程体系,充分发挥学生在育人中的个体作用,增强其实效性。  相似文献   
3.
贫困地区农村大学生心理问题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高校扩招,贫困地区农村大学生比重越来越大,分析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有利于有针对性地做好这部分学生的教育工作。本文试图对贫困地区农村大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进行归类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使其能健康地成长。  相似文献   
4.
师范院校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是为了保证他们有能力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而锻炼强健的体魄,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则可以保障他们能以饱满的热情、坚韧不拔的毅力,朝气蓬勃地投入到祖国建设的热潮中去。 心理素质是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基础、核心和归宿。学生各种素质的形成和发展必须依赖于其心理素质水平,心理素质渗透在其它素质之中,而素质的提高最后都要转化为心理素  相似文献   
5.
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必须从政治、思想、道德、心理素质四个主要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教育体制和政治体制的改革,高等学校毕业生分配工作也在逐步改革,这些改革必然在毕业生的思想上引起许多反响,给我们提出了一些新课题,需要及时去研究、去探讨、去解决。因此,两年多来,我校多次召开应届毕业生座谈会,就学生的思想状况、对毕业分配的态度、对从事教师这一职业的想法等进行了调查。通过调查、分析,要求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做好毕业生分配工作。现将调查情况与分析分述如下:一、毕业生对大学生活的回顾。(一)对大学生活的自我评价  相似文献   
7.
师专学生有自身的特点,针对他们的特点,进行有计划的思想政治教育是把他们培养成合格初中教师的必要条件。本文便讨论了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8.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是我国改革开放不断深入发展的时代,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初步建立和不断完善的新时期。时代赋予了当代青年学生人生责任以新的内容,对其价值观念、道德观念、知识结构、素质等都有了进一步的要求。同时,也为高校如何采取有效措施,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所需要的合格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笔者试就市场经济条件下高校的道德建设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9.
高校德育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学生生活在学校、社会之中,与学校、社会构成了一个相互联系的、立体的、动态的复杂系统.学生在不断地与这个复杂系统交换各种信息的过程中,接受影响,增长才干,形成思想品德.在系统中,影响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因素十分广泛,因此,德育工作者必须树立系统观念,运用系统思想和方法,建立德育工作系统工程.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